本書榮獲2005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文學類獎項
梅、柯莉絲汀、留心、二世、薇達—甚至L:所有的女人都為比爾.柯西癡迷。他是著名的柯西渡假村的大老闆,左右了這些女人對於父親、丈夫、戀人、守護者與朋友的渴望;即使在他死後多年,這些渴望依然主宰著她們的生命。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睽違已久的最新力作,故事圍繞在一男六女的情感糾葛,對於愛的本質有大膽的探索--它的貪慾、它的極度佔有、它的恐懼;內容充滿豐富的人物、驚心動魄的場景,以及對於過去活生生的影響力極其深切的體認。
作者簡介:
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
本名Chloe Anthony Wofford,1931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樂仁鎮。1953年畢業於華府以專收非裔學生揚名的郝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英文系,兩年後取得康乃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專研福克納和吳爾芙意識流小說。1965年起在紐約州雪城藍燈出版社分社擔任教科書編輯,之後並獲聘為紐約市藍燈出版社總社編輯。在工作與育兒之餘,她開始從事小說創作。1970年出版第一部小說《最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此後創作不輟,陸續出版《蘇拉》(Sula, 1973)、《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 1977)、《黑寶貝》(Tar Baby, 1981)、《寵兒》(Beloved, 1987)等四部小說,其中,《所羅門之歌》榮獲全國書評家協會獎;《寵兒》贏得普立茲獎小說類獎項。其間,並因其傑出的創作表現,先後受聘於知名大學任教,1989年更榮膺普林斯頓大學羅柏‧高欣人文學講座講座教授,在該校教授文學創作,直至2006年5月榮退。1992年,小說《爵士樂》(Jazz)和文學論述《在暗處戲耍:白色和文學想像》(Playing in the Dark: Whiteness and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出版。次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獲獎頌辭推崇其作品具有史詩力量,以精準的對話詩意盎然地呈現出美國黑人的世界。近十多年來,創作力始終亢沛不墜,長篇小說《樂園》(Paradise, 1997)和《Love》(Love, 2003)出版之後依舊佳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