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樓拜最後的長篇小說《布瓦爾和佩居榭》的同名主人公是兩個相交莫逆的公文抄寫員。佩居榭得了一大筆遺產,兩人便辭去工作,到諾曼底鄉下買了一座農莊,自學各種學問,說了許多蠢話,遭遇不少挫折。最後他們心灰意冷,為了打發日子,重新幹起抄寫的行當。不過他們不再抄寫公文,而是記錄他們聽到的,或者讀到的,乃至在名家筆下遇到的各種廢話、蠢話。
這部小說沒有完成。人們在作家遺留的檔案中發現了沒寫出的最後兩章的大綱,其中包括一部《庸見詞典》。所謂庸見,是現成的見解,多數人的看法,老生常談。它們在多數情況下是廢話,是大實話,因為你不說別人也知道,而且有人聽了會煩;有時候它們是偏見和習非成是的謬誤。根據福樓拜留下的片斷,研究者編成這部《庸見詞典》,一般附在《布瓦爾和佩居榭》後面。詞典的範例,是以單詞或詞組為條目,然後提示聽到這個詞或詞組時應該說的話、應發表的見解、應有的反應(不是作者自撰,而是經常聽到、見到的)。
以下為一個例子,本書譯者施康強先生,並為本書精心做了許多譯注。
阿伯拉爾
不需要對他的哲學略知一二,甚至不必知道他的著作的標題。——悄悄暗示富倍爾對他動的手術。——阿伯拉爾與愛洛伊絲的墳墓。假如有人證明那個墓是假的,那就叫喊:「您使我幻想破滅。」
[譯者注:皮埃爾•阿伯拉爾(1079-1142),法國邏輯學家、道德哲學家和神學家。他在擔任巴黎聖母院議事司鐸期間愛上愛洛伊絲,引誘她,並與她秘密結婚。愛洛伊絲的叔父富倍爾命人將他閹割之後,他退居聖德尼修道院,愛洛伊絲則在別處當了修女。後來他在塞納河畔的諾尚創立帕拉克萊修道院(愛洛伊絲日後成為這家修道院的院長),自己當上另一家修道院的院長。相傳他們合葬的墓在諾尚。]
作者簡介:
Gustave Flaubert(福樓拜)
一八二一年生於法國諾曼第地區的盧昂,一八八○年因腦溢血去世。他被認為是法國十九世紀最嚴格的文體家,寫實主義文學泰斗。生平作品有《包法利夫人》、《薩朗波》、《情感教育》、《三個故事》及未完成的《布瓦爾和佩居榭》等作品。
譯者簡介:
施康強
施康強,一九四二年生於上海,一九六三年北京大學西語系法國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一九八一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系畢業,文學碩士。退休前為北京中央編譯局譯審。除職務翻譯外,譯有(清)黎庶昌《西洋雜誌》(中譯法)、沙特《波特萊爾》、《薩特文論選》、巴爾札克《都蘭趣話》、阿蘭《幸福散論》、莒哈絲《中國北方的情人》、雨果《巴黎聖母院》(合譯)、布勞岱爾《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合譯)等。兼為隨筆作家,著有《都市的茶客》、《第二壺茶》、《自說自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