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的文學想像、學術研究甚至政治論述之中,外省人的形象常被不知不覺地男性化了。例如用以指稱外省籍男性的「老芋仔」一詞,幾乎成了外省人的同義詞。
這使得外省族群原本多元面貌中較為人忽視的「第二性」──為數不少的漂海來台女性,以及更多數的與外省男性結婚的本省籍女性,或降生於外省家庭的第二代──她們的面容,也常被傳統父權和生養重擔所窒息,如影子般模糊……
但她們並不總是沉默的一群人。
作為本書(同時也是「蒲公英外省女性.生活史寫作工作坊」計畫作品集)的共同完成者,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外省台灣婆婆媽媽們,以各自迥異的背景與人生體驗,說故事、寫故事,讓人彷彿走進遍地烽火的大時代,或是混合了艱困和馨甜記憶的眷村生活歲月。她們親身經歷的昔日種種,皆染上了時間與感性的光暈,這使得她們不僅常常在社區大學的寫作坊課堂上以笑語和淚眼相對,也透過進入彼此的故事,更加看清自己的現實處境,發展了姊妹情誼。
能分享這群老少女子的生命故事和創作的快樂,是作為同代人或後輩的福氣。她們選擇以書寫重新綻放燦爛的生命花朵,與歲月留痕共舞、對話,更照見女性傲人的韌性,和動人的大時代私密心情。
作者簡介:
外省台灣人協會策劃
二○○四年總統大選後,台灣社會循著族群區隔線迅速分裂。族群議題在人民生活中,成了難以討論的對立話題;台灣社會在逐漸裂解的兩端,沒有一個可信賴的溝通的橋樑。在這樣的氛圍中,有一群人誠惶誠恐的出發,勇敢的以「外省台灣人」這樣的身分認同,成立外省台灣人協會,作為努力搭橋的位置。「我們想要透過文化工作,藉由人性的普遍關懷及記憶的重建與反思,修補公民政治中的裂痕,讓族群議題的理性與感性能夠平衡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