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以兵學與陽明學為中心 | 拾書所

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以兵學與陽明學為中心

$ 395 元 原價 500

本書共分七章,主要是對中國儒家思想的自然觀與日本德川思想界的氣論、自然觀做比較。作者先以橫向的角度,將中國的老莊、王充、孟子、朱子及王陽明,和日本以氣反理的德川儒者做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接著再專就日本儒學思想中「忠」與「孝」的思維典型做耙梳,並以當中的衝突與合一為研究重點,指明陽明學者與兵學者之忠、孝思維的異同。本書秉持「取道日本,回到中國」的精神,為國內學術圈中仍欠缺對話的日本思想史領域,開啟一扇窗。

作者簡介:

張崑將
臺南縣白河鎮人,1967年生。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曾任臺大歷史系兼任講師,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儒學思想史與日本思想史研究。

著有〈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和革命觀—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1998年6月)、〈朱子對《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章的詮釋及其爭議〉(2001年6月)、〈日本陽明學者中江藤樹與大鹽中齋對「孝」之解釋〉(2002年6月)、〈日本德川時代神儒兼攝學者對「神道」「儒道」的解釋特色〉(2003年5月)等論文。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