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士人為獲得參加進士科考試所需要的詩賦文學知識,紛紛隱居山林讀書,從而逐漸衍生出書院這種新的教育組織形勢。北宋初期,書院成為官學的替代機構,承擔了培養科舉人才的重任。范仲淹慶曆興學之後,書院與科舉的關係變得相對疏離。趙宋南渡之後,新儒家們繼續依託書院,通過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為科舉服務。理宗即位之後,書院的主要職能再次回歸到為科舉服務上來。元代書院是恢復科舉取士制度的有力倡導者、維護者。明初,朝廷實行“科舉必由學校”的文教政策,書院因此沉寂了將近100年。明代中後期,書院再次承擔起培養科舉人才的重任。清代無論是官辦書院,還是民辦書院都直接教授科舉之學。清末科舉改革和停廢直接影響書院改制的進程。因此,書院與科舉關係十分密切,幾乎是共生共滅的。
作者簡介:
李兵
湖南瀏陽人,廈門大學教育學博士,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國書院研究中心教師,以科舉史和書院史為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