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與中國富強基金會在2009年合辦的“中國富強之路”研討會的成果,加上中國銀行(香港)謝國樑先生及浸會大學周全浩教授增益的兩篇論文。本書主要探討我國在金融海嘯後新的國際經濟環境下所面臨的前景與挑戰,尤其從金融與能源兩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對我國經濟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作了深入細緻的剖析和研究。全書對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存在的主要矛盾及今後的走向都有較為全面而準確的把握。書中文章有的通過香港與內地“前店後廠”的經濟聯繫,說明應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務服務中心的作用;有的闡述了中國資本項目管制體系、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影響及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等;有的從歐元的形成之路探索以人民幣為基礎的“元集團”的可行性;有的從中美日產業構成的對比,指出我國內需與外向型經濟的調整方向;有的具體分析美國及歐元區罕見的財政刺激政策給全球帶來的影響,主張以史為鑒,綜合破解結構重新平衡、多元區域化、資源的制約等難題;有的根據中國能源狀況提出可持續發展對策;還有的則以新興的光伏產業為例,描繪出中國新能源的大致前景。
作者簡介:
薛鳳旋,原籍福建長汀,1947年生於廣州,1949年隨日佔時期避居廣州的全家返居香港。1970年香港大學地理及地質系畢業,1974年獲香港大學碩士學位,1977年獲倫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學位,後入香港大學任教,1985年任高級講師,1988年任教授。1993年至1998年期間任香港大學地理及地質系主任。2008年被香港浸會大學聘為當代中國研究所奠基所長、地理學講座教授。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地理與城市經濟,曾出任多個城市的政府諮詢委員會成員及大學榮譽教授。作者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自1993年起歷任第八至十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