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也是哲學家 | 拾書所

寶寶也是哲學家

$ 282 元 原價 320

家長如何教養孩子,如何認清孩子的心智與潛能,使其適性發展?
本書是幼童心智迷宮的最佳導覽地圖!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懷孕生子是人生中很深刻、強烈、奇妙的經驗。一個新生命誕生了,有著澄澈的雙眸,胖嘟嘟的小手,和看似神祕的大腦思維。

許多科學家和哲學家始終注意著嬰兒的重要性,在過去十年裡,我們對嬰兒和幼童的理解有了一些革命性的發現:科學家認為,嬰兒的行為和認知是不合乎邏輯的,他們的思考和經驗能力存在著許多限制。然而,此刻他們已然發現,嬰兒不只比他們認為的學得更多,而且還想像得更遠、關心得更廣、體驗得更深。就某些方面而言,幼童其實比成人更聰明、更富有想像力、更關心他人,甚至更有自覺。

孩童,真是我們非常熟悉,同時卻又無比陌生的對象。

一個兩歲大的孩童,看見飢餓的陌生人,會遞給他吃到一半的棒棒糖;一個三歲大的孩童,堅持必須也要為他口袋裡的小玩偶準備好餐具,他才肯用晚餐;一個五歲大的孩童,從翻仰的金魚身上,可以感受死亡的不可抗拒。

難道,這麼小的他們已經有了同理心?已經有了假設思考的能力,並且對自己的想像堅信不移?在還沒學會閱讀與加法前,小寶貝們如何得知關於道德的複雜事理呢?童年時代是人生至關重要的成長階段,但我們對那個階段所知的實在太少了,而許多時候甚至忽略了它!

艾利森.高普尼克,一位心理學家與哲學家,同時是一位母親。她從心理學、神經科學的諸多實驗以及嬰兒的發展實例,讓我們更了解嬰幼兒看見的、感受到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世界,並且將這些知識性的理解,轉換成發人省思的生命體悟,帶領讀者更加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未曾發現的生命意義。

人何以為人?一個小嬰兒著迷似地深情凝視母親的臉龐,可能奠定了人類「愛」與「道德」的基礎;殷勤探索他的遊樂環境,可能是人類之所以成就這麼多「科學發現」的關鍵;全心投入地玩著裝扮遊戲,可能解釋了我們如何想像未來,甚至是如何寫出一本書,如何發明日新月異的科技。

本書探討的正是孩童如何發展出能改變這世界的心智。

我們可以運用心理學、神經科學與哲學工具來理解孩童的內在生活。反過來,了解孩童的意識能讓我們對於日常的成人意識及身而為人的意義,產生一種全新的觀點。

希望這本書能幫助父母,以及不是父母的人,從一種嶄新的角度去欣賞童年的豐富性與重要性。哲學與科學能幫助我們了解孩子如何思考、感受和體會這個世界,還有我們自己如何思考、感受和體會這個世界。

作者簡介:

艾利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系教授及哲學系客座教授,首位以發展心理學角度探討傳統哲學議題的認知科學家,也是「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的創始人之一。

高普尼克在二OO九年寫了這本膾炙人口的好書《寶寶也是哲學家》,引起了廣大迴響。她與聽語科學專家Patricia Kuhl和兒童心理學家Andrew Meltzoff合著的另一本暢銷著作《搖籃裡的科學家》(The Scientist in the Crib),被譯成二十餘種語言。她的文章和評論散見於《紐約時報》、《衛報》、《科學人》等各大報章媒體。

高普尼克曾於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美國哲學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及諸多兒福機構發表兒童心智理論相關演說。現居於柏克萊,育有三子。

譯者簡介:



陳筱宛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比較教育碩士,曾任職出版社。譯有《別掉入思考的陷阱!》、《活出工作的意義》、《給山姆的信》、《星期一的領導課》、《生存力》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