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與非漢:儒學及其非主流傳播 | 拾書所

邊緣與非漢:儒學及其非主流傳播

$ 440 元 原價 500

本書首先以對儒家「天下」思想的理解為基礎,論證其中「核心/邊緣」、「漢/非漢」的相關問題。另外以山西商人為例,論証商人及其營生世界所顯發之儒家價值的一貫與分歧。隨即以「邊緣儒學與非漢儒學」的研究視野,針對清代八旗以及內蒙古、臺灣等地的儒學論題分別探討並予以比較。指出清代邊緣儒學和非漢儒學特性的構成,除了儒學本有的核心價值與帝王的主導外,亦受到各邊區獨特人文環境和清廷的差別政策所左右,呈現出共通性、調融性與在地性。最後書中論證近代以降儒家傳統在臺灣的發展,一方面就近代臺灣客家儒紳吳子光與丘逢甲為中心,探討臺灣儒士因應世變,其海洋意識由隱晦而勃發,終以實際行動甚於論述的方式體踐儒家價值;另一方面則以晚清至日據時期臺灣客家鸞堂的儒教意識為中心,討論儒家文化深植臺灣基層社會,深入民間信仰的內涵與意義。

作者簡介:

黃麗生
原籍廣東合浦,1956年生於臺灣苗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海大海洋文化研究所專任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早年從事中國現代社會經濟史、明清以降蒙古社會文化史。晚近致力於清代蒙古儒學、臺灣儒學等儒學非主流課題以及海洋文化相關研究。著有《淮河流域的水利事業(1912-1937)-從公共工程看民初社會變遷之個案研究》、《從軍事征掠到城市貿易:內蒙古歸綏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14世紀中至20世紀初)》、《論阿勒坦汗傳的撰史意識》、《蒙古意識與中國認同的糾葛》、〈近代內蒙古人民的生活圖像〉〈清代臺灣儒學邊緣位格的構成-以渡臺仕儒的朱子論題為中心〉〈海外離散的華人□儒教的變容〉等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