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另一端的眼淚:知足,我在人道救援1000天後學到的事 | 拾書所

地球另一端的眼淚:知足,我在人道救援1000天後學到的事

$ 282 元 原價 320

「你做醫師一定要做成這樣嗎?」每次出任務時,父親就會這樣問我。
其實危險,不足為懼;無助,才令人心痛。
1000天,走過大半個地球,我終於理解:從深谷底爬起,生命力也會隨之而起。

知名作家 李偉文、成大醫院院長 林炳文、衛生署南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副執行長 林志豪、東森新聞主播/製作人 徐俊相、衛生署長 邱文達、前衛生署長 楊志良、衛生署駐非代表 連加恩、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衛所所長 陳國東、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盧蘇偉 感動推薦(以上排列按照姓氏筆畫)

他有妻有兒、家庭幸福美滿,卻選擇當一位隨時徵召出發、極可能失去性命的人道救援醫師。
他從設備先進、冷氣環繞的急診室,走入高溫四十度,疾病和貧窮共存的地球另一端。
他擁有白袍的光環、高超的醫術,卻在落後的國度裡,感到深深的惶恐與無助——

我是一名醫師,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是否就失去了救人的能力?
拋開名聲、拋開地位,拋開家人的擔心,我這樣做,是對的嗎?
卸下醫師光環後的我,到底還能做什麼?

當醫師的白袍不再是生命的保障,
當地球另一端的朋友,臉上永遠掛著絕望的淚光,
他只想著:怎麼做,才能從哭泣中看見希望?

從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即成為一名醫師,一名救人的醫師,
但當在地球的另一端,我無法順利救人時,我還是位稱職的醫師嗎?
或許,走出急診室外,我得到了更多;幫助地球另一端的朋友止住眼淚,也讓自己得到了真正的滿足。

我在急診室工作,每天處理各種大小傷口,但在這些貧瘠的環境下,很多看似簡單的病況,我卻無能為力。
在緬甸,一位耳朵長了直徑十公分脂肪瘤的小女孩,被大家叫怪物。
一顆小小的瘤,只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小手術,但在這裡,因為設備不足,我只能望著小女孩清秀的臉龐和她母親無神絕望的表情搖頭。

為了不讓遺憾再次發生,有一次,一位阿伯的耳朵上腫了一大塊粉瘤。在沒有手術刀的窘境下,我只好用修眉刀幫他擠出,阿伯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露出笑容,開心的回家去了。
這世上還有多少人是待在一個完全無醫療的環境裡?
到底,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
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用他們希望的方式讓他們幸福,也讓自己感到滿足。

一段段充滿絕望又重拾希望的真實經歷,
在淚中幫你找到知足的定義

作者簡介:

許以霖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急診外科主任

曾經是位體育健將,為了比賽,忘記學校的模擬考。在醫學院的日子裡,他從沒想過要成為什麼樣的醫師,只知道「救人」是醫師的天職。

服役後進入內科住院醫師訓練後,發現外科似乎更能即時救活人,於是在完成胸腔外科的訓練後,即投入外傷病患的照護,在急診室中找到即時救人的存在感。

漸漸的,日復一日急診室的工作讓他開始懷疑:這樣的工作是我想要的嗎?就在這念頭從腦中出現時,一張「徵求馬拉威醫療團醫師」的公告,讓他決心在工作之餘,開始踏上連續4年,1000天的人道救援之路。直至今日,許醫師仍在這條路上繼續努力。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