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POD) | 拾書所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POD)

$ 238 元 原價 250



文化發展的趨勢,往往能夠反映國家的實力與智慧。構成台灣文化最基本的思考之一,當推台灣文學這門學術領域。《台灣文學學報》每期皆收入了台灣文學研究的精彩文章。
中文摘要
本文陳述《臺灣日日新報》若干作品的作者可能為何人?透過〈丹麥太子〉、〈稜鏡〉、〈玉蟾〉三篇作品對《吟邊燕語》亦步亦趨的改寫,論證觀潮與少潮宜是同一位作者。少潮、耐儂則為李漢如其人,署名少潮之作刊於1906 年,耐儂之作為1910 年,因時隔三年多,耐儂〈翠微〉、〈魔妻〉、〈小紫〉、〈神女〉四篇可謂三年磨劍有成,不僅題材特殊,且有兩篇為中國報刊雜誌轉載。「儀」與「拾遺」則可能為王韜其人,耐儂之作在1910 年已相當成熟,而「儀」尚多沿襲王韜之作,轉化不多。此外,由台灣文人自《醉茶志怪》、《吟邊燕語》、《花國劇談》、《聊齋誌異》等等文言小說的轉載改寫,足見從借鑒到創新的文學衍化,在在是推進台灣小說發展史上的一種能源,也唯有確認作品來源,方能相應做出較正確的文本詮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