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要下廚嗎?寫給討厭烹飪者的懶人&無知料理書 | 拾書所

可以不要下廚嗎?寫給討厭烹飪者的懶人&無知料理書

$ 264 元 原價 300

「我討厭下廚!」
大聲這樣說的媽媽竟然出了本食譜書
專門寫給和她一樣每天忙碌於工作,又得顧好一家子胃的人
「不要將時間都花在廚房裡,如果有更想做的事,那就去做吧!」

如果你喜歡下廚,很抱歉這本書不是給你看的
你沒看錯,這是本食譜書,但在書中你找不到精美步驟圖或精緻料理術
只有簡單的食譜、以及下廚時會碰上哪些麻煩事……

電影《美味關係》的女主角梅莉史翠普曾說:「我母親只有一本料理書,就是《可以不要下廚嗎?》,她常說『20分鐘內沒完成就不是晚餐』。」

──這本長銷50年、銷售超過300萬冊的料理書,是絕無僅有的「討厭下廚者救星」。

本書作者佩格用十分詼諧幽默的方式介紹自家料理法,甚至是她討厭下廚的趣事,還有討厭下廚者該懂的話術,絕對讓人捧腹大笑。

如果你不希望當廚房的「奴隸」,寧可把下廚時間拿來和老公喝杯酒、和姊妹淘們聚餐和逛街,卻又得下廚餵飽一家人,那麼非得看這本書不可。作者佩格將教導新時代的女性(當然,最好還有男性),以最短時間煮出美味又不隨便的家常料理。

這是第一本毫無「精緻廚藝」可言,卻長銷50年的經典食譜書,出版史上首位自白討厭做菜的媽媽,和她那群同樣討厭下廚的朋友們要大膽說出:

【討厭下廚者的症頭】
✽ 愛買食譜,常常莫名地被食譜感動,又常常在烹飪方面畫錯重點,看圖片的時候居多。
✽ 把下廚和生小孩、繳稅列為人生三大苦難。
✽ 縱使食譜已經超級簡單,但還是認為「不煮」比煮簡單得多。
✽ 面對「丟掉剩菜剩飯」擁有無比尋常罪惡感。
✽ 覺得美食家和料理達人根本就是神。
✽ 愛冷凍、罐頭食材多於生鮮。
✽ 認為料理這件事絕對可以「負負得正」。
✽ 很容易被食譜唬住,面對討厭的食材,想不出其他替代品,卻也不敢輕易省略。
✽ 大腦一定無法騰出空間記住像「鍋子大小」、「份量多寡」等瑣碎細節。
✽ 比起窩在廚房2小時為心愛的人煮飯,其實更想好好泡個澡或逛街。
✽ 總是跳入創意的陷阱:經常在看了食譜、雜誌或美食節目後這麼想:「好有創意,應該找時間試試看!」但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卻從來沒做過。

【本書特色】
✽ 第一章所提供的30道主菜,足夠一個月每天一道,如果這個月有31天,最後一天當然是上 館子啊!畢竟你已經累了30天!
✽ 食譜非常簡便,且令人垂涎三尺。許多菜色如「臥床燜燒料理」,只要放進烤箱,你就有1 小時能小睡片刻。
✽ 書中食譜配上幽默語調,讓你在做菜時也能保持愉快心情。
✽ 既然是懶人料理,當然沒有其他料理書中漂亮的步驟圖,對作者佩格和沒時間的人來說, 那些圖太過眼花撩亂!
✽ 忙碌人們的福音:教你用最普通的食材、最便利最快(最偷懶?)的方式,完成足以讓家 人搶食的料理,這才是樂活的王道。
✽ 在這個下廚萬歲的年代,作者要替廚藝邊緣人發聲:食材和廚藝的心機術、料理的偷吃步, 甚至是──掩飾你討厭下廚的敷衍料理,絕對顛覆你的廚房觀!

【關於本書與作者】
  作者佩格‧布拉肯在2007年過世後,她的女兒喬安娜為母親的這本暢銷書再現了「50周年珍藏」版,除保留書中原有的一貫幽默風格外,還加入更多「懶人食譜」。
  雖然有個討厭下廚的母親,喬安娜始終認為母親其實是個美食家,她自述身為料理暢銷書作者的女兒,其實也沒那樣風光,她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磨練和煩惱,像是:
──必須不停地嘗試新食譜
──來自許多朋友們詢問:「你媽媽很會煮菜嗎?」
  諸如此類排山倒海的問題,甚至是母親的電視代言廣告,反而讓他們家好一陣子每天餐桌上都是冷凍蔬菜。不過,這些種種不減喬安娜對她這個幽默、充滿智慧的母親深深的愛,因此決定重新整理出版母親這本50年前幫助過許多人的料理書,期盼也能拯救更多現代忙碌的人們輕鬆面對「廚事」。

作者簡介:

佩格‧布拉肯(Peg Bracken)

只要能寫,她就盡情寫作;只要有需要,她就盡力為家人下廚;只要還能走,她就用力的看世界。她在1960年出版了第一本書《可以不要下廚嗎?》,成為當時全美的大暢銷書,熱銷50年超過300萬本,是全美國人廚房裡必備的產品之一了。佩格在2007年秋天過世,留下九本著作,無數的文章、詩詞,愛她的家人……以及所有愛她的人。

喬安娜‧布拉肯(Johanna Bracken)

佩格的女兒,她出生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在美國西北的北加州長大。喬安娜畢業於史丹佛大學傳播系,現在是一名退休的企業家。她投入大量時間與資源於各種慈善事業,包括與囚犯一起工作,支援靈長類動物保護區以及美國紅十字會當地分會。她和先生以及一窩小狗與小貓居住在加州長灘。

譯者簡介:

許瀞予

曾任編輯、記者、科技產業技術撰稿人,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問題員工背後的解答》、《危機》、《家有老狗有多好?》、《時尚傳奇的誕生》、《為什麼他和她買的不一樣?》、《真本性的影響力!最新最震撼的心理學追蹤研究》、《小寶貝的第一個一千天:孩子三歲前父母能幫上忙的成長關鍵》。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