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古代貴族子弟上「大學」,是為了修養自己以安頓百姓。現在我們念「大學」,是為了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安頓自己的身心。所謂的「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與「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今日有何意義?我們將由邏輯的思維與有效的推論來講述其中的哲理,超越宋明學者的偏見與執著,把握儒家「修身」的秘訣與實踐方案,由知之而好之而樂之。
《中庸》「中庸」是孔子所推崇的至德,但它只是不偏不易嗎?或者,它蘊含了一套完整的哲學,打通天道與人性,聯繫真誠與教化,進而肯定人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中庸」認為人之道是擇善固執,具體落實於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所需要的是三達德(智、仁、勇)。依本書所論,我們領悟了儒家的人性向善論,以及此一觀點的全盤發展,可謂集其大成矣。
作者簡介:
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們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並在大學生社團推薦中,被高票推選為最優、最熱門的通識課程教授。
他以精研儒家二十多年為樂,從他談到:「閱讀《論語》,是一件愉快的事,自由沈潛其中,以孔子為師,與孔子為友,更是生平樂事。」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傅教授的人生理想與孔子的哲學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他以博士班所受的哲學思考訓練,審慎思考古今異同之處,檢視東西方文化差異性;他以革命性的見解詮釋儒家的哲學思想,為學術殿堂打開新的里程碑,並且也為自己建構「一以貫之」的人生態度。他將生命的奧祕以現代觀念解讀,將人生的哲理以生動案例顯現。
傅佩榮教授將學理與世俗透過哲學搭起了友誼的橋樑,也縮短了彼此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