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寫了這本暢銷書《體驗經濟時代》,探討一些公司如何提供誘人的體驗因而表現亮眼--不僅帶來忠誠的顧客,還有更高的利潤。這本書被翻譯成超過15種語言,成為企業必讀的書,無論是營利或非營利事業、國際性的或本地的產業。
體驗經濟的概念:
從蘋果電腦、太陽劇團,到台灣不斷出現的各式體驗——民宿、工作坊、運動賽事、萬人大型演唱會,以及美學概念的進化,可以見證我們已進入體驗經濟的時代。
然而,還有許多公司陷入了商品化(commoditized)的困境,他們的商品和服務沒有特色,因而陷入價格戰。解決方案?就是體驗經濟。
當一家公司以服務爲舞台、以商品爲道具,讓消費者完全投入的時候,「體驗」就出現了。商品是有形的,服務是無形的,而體驗是令人難忘的。當消費者購買體驗時,他是在花時間享受企業所提供的一連串身歷其境的體驗。
體驗經濟的特徵是:在這裏,消費是一個過程,當過程結束後,體驗的記憶將恆久存在。而提供體驗的企業和它的員工,必須準備一個舞台,像是表演一樣地展示體驗。因此,「工作就是劇場」!
如果你就原材料收費,你就是初級產品企業;
如果你就有形的產品收費,你就是商品企業;
如果你就你的活動收費,你就是服務企業;
如果你就你與顧客相處的時間收費,你就是體驗企業;
如果你就顧客所獲得的成就收費,你就是轉型企業。
體驗不光只是娛樂。有四個面向可以切入體驗經濟--娛樂(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逃避現實(escapist)、審美(esthetic),在本書第2幕中有詳細的描述。
而且,體驗還不是最終的經濟產物。當你為某人客製化體驗,滿足他的需求時,你勢必會「改變」他。當你把體驗客製化時,體驗會自動變成「轉型」,也就是幫助顧客「自我實現」。這是經濟價值的最後一個階段,這時,顧客就是你的產品。例如醫療、健身、美容、教育等都是極具潛力的轉型產業。
在這個修訂版中,兩位作者回顧了十年來體驗經濟產業的變化、回應讀者的疑問、指出體驗產業的挑戰和機會。它也更新了一些數據和案例,在我們這個數位時代裡,提供新的觀點與真知灼見。本書的核心架構--經濟價值遞進--則讓我們省思,經過金融海嘯之後,如何能使經濟再度成長、繁榮。
從國內越來越熱門的媒體娛樂業、文創產業、運動產業、設計產業、休閒農場、民宿,值得思索的是,台灣的體驗經濟缺少了什麼?美學的提升是看得見的,但是體驗的感覺如何?是否令人難忘?台灣的觀光產業該如何進步?都值得更多的思索與嘗試。
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李仁芳
社會文化評論者 孫瑞穗
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 詹宏志
台科大管理學院院長 盧希鵬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汪丁丁
專業推薦
作者簡介:
姓名:約瑟夫‧派恩 & 詹姆斯‧吉爾摩B. Joseph Pine II & James H. Gilmore
兩位作者創辦了位於俄亥俄州奧羅拉(Aurora)的策略地平線公司(Strategic Horizons LLP),該公司協助企業提升產品與服務的價值,掌握「體驗經濟」的本質——展示體驗、引導轉型、或是大量客製化。他們合著了許多關於企業策略和創新的文章,發表於《哈佛商業評論》、《華爾街日報》、《策略與領導》等刊物。除了《體驗經濟時代》,他們還合著有《體驗真實》(Authenticity)。
約瑟夫‧派恩
他是MIT設計實驗室(MIT Design Lab)的客座教授,也是未來設計學會(Design Futures Council)和歐洲體驗經濟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the Experience Economy)的資深研究員,他還是該體驗經濟中心的共同創辦人。他曾擔任IBM高級商學院(Advanced Business Institute)兼任教授,並且在IBM擔任過多項職務。他的著作還有《大量客製化》(Mass Customization)和《潛力無限》(Infinite Possibility)。
詹姆斯‧吉爾摩
他現為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Darden School of Business)的巴頓學人(Batten Fellow)與兼任講座教授,也是加州威斯敏斯特神學院護教學(apologetics at Westminster Seminary California)的訪問講師。他最初任職於寶鹼,後於CSC Consulting & System Integration公司工作超過十年;他也是狄波諾(Edward de Bono)水平思考法的認證講師。
譯者簡介:
姓名:夏業良
從1980年起先後就讀安徽大學和復旦大學,獲文學士、經濟學碩士和博士,1987~1989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舊金山大學學習管理學和EMBA課程,曾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與林毅夫教授進行合作研究。目前為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帕累托公共政策研究所(CPIPP)理事、中國改革基金會北京國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兼任上海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爲勞動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國轉型與改革。
先後在《中國經濟時報》、《經濟觀察報》、《新財經》雜誌等開設經濟學隨筆專欄。著作有《制度是怎樣煉成的》、《公共問題的經濟解讀》、《經濟學不能承受之重》,譯作有《我們身邊的經濟學》、《經濟學方法論新論》等。
姓名:魯煒
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對市場營銷、環境管理、公司財務及金融性衍生商品有濃厚研究興趣。發表論文和譯著若干,與他人合著《Greening Chinese Business》、《現代金融之謎》。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姓名:江麗美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畢,美國科羅拉多大學(Colorado University)新聞暨大眾傳播學院碩士。曾任美語中心教師、電視公司與報社記者及編譯等職。譯作包括《勇於負責》《邊際謀殺》《高績效教練》《領導的藝術》《A級人生》《搶救亞當斯密》《從負責到當責》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