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保安村:漢人民間信仰的社會學研究 | 拾書所

重訪保安村:漢人民間信仰的社會學研究

$ 537 元 原價 680

靈驗、香火、儀式、巡狩、扶鸞、地方性……
《重訪保安村》是《神‧鬼‧祖先》的田野追蹤版,
丁仁傑重訪台南保安村,
結合漢人研究的最新文獻,
將聚落民間信仰的研究延伸,
成為更具有理論整合性的「民間信仰社會學分析」。

保安村是人類學家焦大衛(David Jordan)1960年代末期對台灣西南部進行過村落田野民族誌書寫的地方(中譯本,2012,《神‧鬼‧祖先》,聯經出版),該民族誌中充分討論了有關漢人拜拜、神明會、乩童、問事、賞兵、冥婚、謝土、改運等民間信仰活動背後的社會意涵。
建築在焦大衛的經驗材料和理論視野之上,《重訪保安村》重訪保安村進行田野追蹤,將時間向度納入考量,並結合漢人研究的最新文獻,試圖將聚落民間信仰研究,延伸為更具有理論整合性的「民間信仰社會學分析」。研究中一方面顯示農業村落生活所形成的世界觀與社會關係確實呈現漢人社會的深層認知框架;一方面也顯示出單一聚落宗教活動如何能向上擴張到不同層次而來進行實踐與動員。而當由傳統國家進入現代國家,隨著中央與地方相互扣連方式的改變,不同集體層次間的協商與互動也開始發生轉變,地方社區不再完全是獨立性法人團體,民間信仰由轄境維繫為主逐漸轉變為民族國家內共享之「地方性」創造的主要基石。

《重訪保安村》同時具有民間信仰基本研究命題建構與信仰變遷模式預測的雙重視野,內容則涵蓋漢人民間信仰象徵世界裡幾個最重要的主題︰靈驗、香火、巡狩、儀式類型、災難治理、地方性與大型地方性、民間信仰與教派宗教間的分野與互動等。


延伸閱讀
《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
《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
《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
《神‧鬼‧祖先:一個台灣鄉村的民間信仰》


作者簡介:

丁仁傑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社會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出版有專著《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等。譯有David Jordan的《神‧鬼‧祖先》和Steven Sangren的《漢人的社會邏輯》。研究領域以宗教社會學為主,包括傳統與當代慈善活動、新興宗教、宗教組織與宗教運動、漢人民間信仰、農村社會變遷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