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是公民:只來了一半的末日 | 拾書所

我們曾是公民:只來了一半的末日

$ 282 元 原價 320

就算國家失效了,也不會是世界末日。

偶然接上電的收音機,偶爾傳來我們還有一個總統的消息。
根本沒有人知道何時選舉、候選人有誰——反正再也沒有人繳稅了。
當橋不再有人修,我們就繞過河去;
當警察荒廢了職務,我們就自己伸張正義。
就算國家失效了,我們還有自己的神可以信仰。

原本在軟體公司上班的羅伯,在政府失效之後攜家帶眷回到岳父的家鄉鬱林鎮,卻在一波波的疫情中接連失去妻女,兒子也離家出走、生死未卜。靠著一雙巧手,他重新學習當個木工維生。
羅伯的好友羅倫,第一公理教會的牧師,信仰則跟著世界一起動搖,與妻子珍安過著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
身為鎮上少數存活下來的年輕女性,在丈夫西恩遭到殘忍謀害、房子又毀於祝融之後,布蘭妮帶著她七歲的女兒投靠了救命恩人羅伯。
當羅伯帶回西恩的屍首、在火災中救了布蘭妮母女一命,接著被眾人推舉為鎮長之後,他和羅倫決定維護他們曾身為公民的權益——然而,他們只不過等著養老的中年男子,該如何為枉死的西恩伸張正義?
本書為木馬文化2012年出版之《只來了一半的末日》改版。

作者簡介:

詹姆斯.哈維.康斯勒(James Howard Kunstler)

出生於紐約市的康斯勒,父母親是猶太人,在他八歲時離婚。他的父親做的是鑽石買賣,而康斯勒大部分的童年是跟他的母親和繼父一起度過。因為每個夏天都在新罕布什爾州的男孩夏令營度過,遂非常熟悉小城鎮的精神,這也成為他日後許多作品的基調。

從他的幾部作品《Home from Nowhere》、《The City in Mind:Notes on the Urban Condition》以及《沒有石油的明天》中,他大膽碰觸美國的禁忌話題,即「後石油時代」;他相信,未來世界的命脈並不掌握在充滿高樓大廈的都市中,而在加強連結小城鎮與鄉村。「我們必須重新恢復鐵路系統的光榮,如果我們希望保持一個團結的國家。」

《我們曾是公民》正是作者對「後石油時代」的想像,以及他「新城市主義」的前身,結合了他所深信的小鎮精神,與人性善良。

譯者簡介:

黃思瑜

台大外文系畢業,英國巴斯口筆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國際非營利組織總部秘書、自由譯者,現為美商公司專職口譯。譯有《未來一百年大預測》等書。

譯稿賜教:[email protected]

部落格:http://thinkingfish.pixnet.net/blog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