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帽子 | 拾書所

我的帽子

$ 246 元 原價 360



每個孩子小時候,總會有一些對他們來說很特別的事物。一旦壞了、不見了,他們會感到傷心、難過,就算買了更新更好的東西也沒有用。故事中的小女孩對她的帽子便有了這樣深刻的感情。有一天帽子意外的飛走了,她傷心的哭泣,連冰淇淋也沒有辦法安慰她。雖然爸爸買了新帽子,小女孩還因為它不像原來的帽子不肯戴呢!
不過,孩子的心是寬容的,因為一隻小蝴蝶,讓她發現新帽子其實也不錯,現在她覺得這頂帽子已經是「我」的帽子了。
任何人都會為了失去心愛的物品而難過。心理成熟的大人可以用理性思考或合理的抒發,來處理這類「情緒」。但是,對於心靈幼嫩而敏感的孩子而言,卻不是那麼容易處理。這個故事涉及了孩子內心深處的心理感受和情結調適處理問題,也提醒大人不要忽略孩子「失去心理」的關懷和輔導。
Youtube連結: http://youtu.be/6NUa2ZCh0Fc

書籍特色
大師禮讚
充滿生命力的繪本大師 佐野洋子 ──《我的帽子》
藉本書傳遞給孩子惜物的道理、珍惜手足之情、學會照顧別人、懂得感恩。
提醒大人重視孩子「失去心理」的關懷和輔導。
作者擅長用水彩暈染的畫風,表現出豐富的情感,貼近孩子心理的筆調,更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

主題延伸
名家賞析
固執與耐心
林淑玟 (兒童文學作家)
有陽光的午後,和孩子坐在陽臺上,一起讀這本書,最適合不過了。
小女孩說話的語調,就像一陣陣清涼的風,拂過我們的身上,讓我們的心情隨著舒暢了起來。也許,讀到小女孩把帽子弄丟的那一段,我們會緊張的坐直身子。當知道她不喜歡她的新帽子時,免不了又開始為好擔心。但是,當我們看到小女孩因為蝴蝶改變對新帽子的態度,我們都鬆了一口氣,躺回椅子上,然後都同意,在這樣清爽的午後,讀一個清爽的故事,真好!
如果是在冷冷的夜晚,和孩子擠在被窩裡,讀這個帶有暖意的書,會有一個甜蜜的夢。
那個常常背對著我們的哥哥哥,從頭到尾呵護著妹妹。他細心的觀察妹妹的一舉一動,注意妹妹的喜好。所以,妹妹要出去捉蜻蜓,他會跟著要帽子;妹妹在百貨公司走失,他一眼就瞧見了。只是,妹妹不喜歡妹的新帽子時,哥哥該怎麼辦呢?
讀到這裡,我們忍不住要把孩子擁緊一點,一起為哥哥傷腦筋,因為妹妹發起拗脾氣,老是說:「那又不像我原來的帽子。」不過,哥哥仍然很有耐心,他更注意到蝴蝶停在妹妹的新帽子上,雖然蝴蝶飛走了,他還是靜靜的坐下來,陪妹妹等蝴蝶,一起等了很久很久……
這樣的一股暖意,在被窩裡也是久久不散,陪著孩子甜睡一直到天明。也許,孩子就在夢中告訴自己,也後他也要像那個哥哥一樣,不跟哥哥計較,願意呵護弟弟妹妹。那麼,讀完這本書就更有意義了。
本書故事的前段,敘述了小女孩對帽子的喜愛。接著,一個轉折出現了,帽子被風吹跑了,怎麼辦?有創意的父母不妨與孩子先來一段對話,讓孩子說說他的解決方法,我們可以了解孩子心中在想什麼。接著,妹妹的固執、哥哥的耐心,都可以是我們和孩子談話的主題。除了故事清爽、溫暖之外,本書的繪圖也簡單明快,只是簡單的幾筆,卻清楚描繪了與故事相符的照物,幫助了我們的想像,也教人打從心裡歡喜。
但是,不管我們想藉著這本書傳遞給孩子惜物的道理,或不要太固執,或珍惜兄妹之情,或學會照顧別人,或懂得感恩,或單純的只讀一個好故事……都別忘了,也告訴孩子你喜歡的原因,有了你的支持,孩子會更喜歡這本書。
主題延伸
失去是另一種心靈成長
范睿榛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助理教授)
一、心靈透視窗──對孩子「失去心理」感受之認知
任何人都會為了失去心愛的物品而難過。心理成熟的大人可以用理性思考來或合理的抒發,來處理這類的「情結」。但是,對於心靈幼嫩而敏感的孩子而言,卻不是那麼容易處理的。《我的帽子》故事涉及了孩子內心深處的心理感受和情結調適處理問題,也提醒大人不要忽略孩子「失去心理」的關懷和輔導。關於孩子「失去心理」感受的認知,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 失去經驗對孩子的影響
故事所敘述的是小女孩與帽子之間的眷戀之情,以及在失去後的
一連串心理反應。孩子的情感是豐富的,敏感的、脆弱的,對人、對事、對物,都是如此。尤其是當生命中或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事物,一旦不見了或永遠不存在了,對孩子而言都將形成心理上的不愉快且難過回憶,甚則造成較嚴重的心理創傷(trauma)經驗,而影響未來的人格或心理情緒的成長。
2. 孩子需要尊重感
孩子的感覺是應該被尊重的。孩子之所以會為所失去的物品而鬧脾氣,問題並不見得是事件本身,也可能是當時的感受或心理情緒沒有被尊重的投射現象。但是,大人往往會以「再買一個」的心態,甚者責備,來解決孩子失去物品的反應。以為孩子「應該」很容易遺忘的,於是以「大人」的處理方式套在孩子的身上。事實上,孩子的「失去」經驗中,是「心理」的失落情緒遠勝於「物品」的失落情緒。物品可以再獲得,但是孩子與物品相處日久的心理互動,以及所滋生的親密感、安全感是永遠買不回來的。
3. 讓孩子學習自我調適
讓孩子清楚物品失去之緣由。不管是孩子自己所造成的、外力形
成的,或是環境變遷的原因,都要協助孩子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同理心的關懷態度去剖析物品失去的因素,引導孩子學習釋懷,鼓勵孩子勇敢面對所發生的事實,幫助孩子尋求突破「困境」的管道,進而得到成長的機會,全心全意的引導孩子學習自我調適,並接納「新」物品的存在。
如果成人對於孩子有關「失去」的心理反應,能以同理心去感受孩子的悲傷、失望和懷念等感受,真心的陪伴孩子走出「失落」。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來自大人的「關心」,獲得安全感,而產生信心去面對問題並學習自我成長。
二、心靈波動──回響點滴
《我的帽子》的故事,誘發了大人去思考,如何面對並處理隱藏在孩子內心的一些感受:
我們是否對孩子「失去」的經驗,適時的表現關心呢?
我們是否提供一個讓孩子說出「失去心愛物」心聲的機會呢?
我們是否藉由「失去」的經驗,幫助孩子學習「自我調適」和「珍惜」的經驗呢?
「失去」好像在孩子的生活經驗中經常會發生的,但是在未「失
去」之前,我們是不是也能製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學習珍視物品的存在,以減少物品「失去」的可能性呢?事實上,「失去」也是一種教育,適當的引導孩子,會促進培養孩子懷有珍惜的心靈,和調適自我內心情緒的成長機會。聰明的大人應該會透過任何生活中的事件,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來教育孩子,讓孩子的心靈更茁壯。

作者簡介:

佐野洋子 (Yoko Sano)

日本圖畫書作家佐野洋子,於1938年出生於中國北京,6歲之後回到日本,畢業於日本五藏野美術大學設計系,並曾遠赴德國柏林造形大學深造,學習石版畫。回到日本後,從事過設計及插畫等工作,並且開始創作繪本。

佐野洋子不僅是繪本作家,也是翻譯家(翻譯了很多Eric Carle和Vera.B.Williams的作品)、散文作家,出版近二百本作品,其中,兒童圖畫書創作已超過五十本,獲獎無數。她的《伯父的傘》曾獲得日本兒童出版文化獎推薦,並以散文集《當我還是妹妹的時候》獲得日本新美南吉文學獎,而《我的帽子》一書更榮獲日本講談社出版文化繪本獎的肯定。

佐野洋子的作品相當受到讀者的喜愛,較知名的包括《活了一百萬次的貓》(上誼)等書,都風靡了大小讀者的心,她擅長用水彩暈染的畫風,表現出豐富的情感,貼近孩子心理的筆調,更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