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時代與主體建構:新世紀以來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 拾書所

危機時代與主體建構:新世紀以來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 334 元 原價 380

自2008年以來,在中國崛起與金融危機的雙重背景之中,誰才是定義中國「大眾文化」的社會主體?
新世紀之交,「新中產」及「農民工」這兩個社會主體,同時在中國大眾文化的書寫中被突顯:前者被認為是「橄欖型社會」的中堅力量以及民主化的推動者,而後者則是在社會想像中佔據邊緣位置的弱勢群體及「差異性」存在。如果說「新中產」是中國經濟崛起過程中的獲益階層,那麼農民工/新工人就是九O年代以來,支撐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廠的廉價勞動力;前者以消費者的身份成為消費社會的「主人」,後者則隱藏在消費主義舞臺背後,是不可見的全球化時代的生產者。這兩個社會群體都是中國社會轉型和經濟改革中出現的「新人」,他們如何被突顯,又是如何佔據了各自舉足輕重的位置?
本書從多個在電視節目、雜誌、報紙上「火紅」的現象切入,深入探討大眾傳媒如何把「新中產」/「公民」想像為社會主體、把「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想像為被救助對象的意識形態,並從而論證新主流文化如何重塑自身的內在意涵。


本書特色
本書由多個大眾媒體的火紅現象切入,抽絲剝繭,深入地分析了這些在網路或電視上爆紅的人事物的成因與背景。


封面文案
在這個「崛起中國」的年代,「新中產」和「農民工」成為定義中國大眾文化的新主角,
「蝸居」、「蟻族」、「草根達人」、「屌絲」隨之成為新一代的流行詞彙。
讀懂這些文化現象,就能讀懂看似瞬息萬變的大眾文化。

作者簡介:

張慧瑜
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中國電影史和大眾文化研究。著有《視覺現代性──20世紀中國的主體呈現)(人民出版社)、《影像書寫——大眾文化的社會觀察(2008-2012)》(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墓碑與記憶——革命歷史故事的償還與重建》(秀威出版)等專著。在《讀書》、《天涯》、《天下》、《開放時代》、《戰略與管理》、《電影藝術》、《藝術評論》、《南風窗》、《文化縱橫》、《文化研究等刊物皆有論文發表。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