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百合 | 拾書所

野地百合

$ 282 元 原價 320

文明的日漸擴充,便使野地日漸縮小,
文明日漸繁榮,野地百合便日漸枯萎,
我們所怕的,只是野地終將無有,而百合終將消失。

中年以後,朋友們稱呼孟祥森「老孟」。在花蓮鹽寮海邊的歲月(1980~1997年),他寫下《濱海茅屋札記》、《野地百合》等自然寫作,為台灣掀起第一波走向鄉野的風潮。
百合有著生命的質,生命的美,生命的奧秘,而對於做為生命的人類而言,這些乃是他最重要的東西,是最能讓他滿足的東西,是他不可缺的東西。野地百合,代表著那一點點核心,那一點點生命與生活的核心,一點點燈光,沒有這個,便什麼都談不上,便什麼都變成糟糠,便什麼都使人感到虛空。
在城市裡,在你身邊,你還能看到一些野地百合嗎?如果能看到,趕快珍惜吧,趕快保護吧!

※特別收錄:台灣綠色小組影像紀錄永續協會理事長 王智章〈立冬之後〉

「孟祥森,有朋友稱他『領航人』。確實,當我們戰後嬰兒潮這一代人剛入中學,孟祥森已從哲學研究所畢業,開始藉翻譯和創作來探究生命議題了。」——藝術家 奚淞
「在我離開台灣十五年的期間,正值孟他遷居花蓮,陸續出版了在台灣自然書寫上不可不談的《濱海茅屋札記》、《愛生哲學》、《野地百合》等代表作」——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鼓應
「老孟對真理的執著常常是看似天真的熱情表現,他這一生令人動容的就是不折不扣的──真。」——台灣綠色小組影像紀綠永續協會理事長 王智章

王智章、朱天文、朱志學、朱增宏、江日新、何新興、呂學海、李日章、李寶蓮、孟子青、孟心飛、孟瀋之、明立國、林安梧、林倉鬱、林麗雲、洪米貞、紀淑玲、奚淞、徐錫鈺、曹又方、陳大威、陳念萱、陳素香、陳鼓應、黃怡、黃崇憲、瘂弦、齊淑英、蔣素娥、蔣勳、韓良露、藍山靈、羅文嘉、蘇南洲。——攜手懷念.推薦

作者簡介:

孟祥森

筆名孟東籬,一九三七年生於中國河北省,一九四八年來台,就讀鳳山誠正小學,一九五七年考上高雄中學,後進入台灣大學哲學系、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曾任教於台灣大學、世界新專、花蓮師專。

自一九六七年到二○○五年止,孟祥森先後翻譯《齊克果日記》、《沈思錄》、《異鄉人》、《如果麥子不死》等西洋文、史、哲、心理、宗教書籍共計約八十二本,譯作品質與數量為當代少見。

早年以漆木朵為筆名,發表《幻日手記》、《耶穌之繭》。一九八三年起,轉向生活札記體寫作。共計出版《萬蟬集》、《濱海茅屋札記》、《野地百合》、《念流》等十七本自然及禪學著作。

曾在花蓮鹽寮海邊築茅屋而居,被認為是台灣實踐環保生活的作家代表。孟祥森一生特立獨行,具體履行其倡導的愛生哲學,蔣勳曾以「第一個,或許也是唯一一個—台灣在生活裡完成自己的哲學家」稱之。

一九九七年,移居台北陽明山平等里磚屋。二○○九年九月,罹患肺腺癌辭世,享年七十二歲;「那花,就那樣兀自開著」,是孟東籬為自己一生,所下的最後註腳。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