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觀莊嚴論》是五部大論之一,也是彌勒五論之一,在藏傳佛教中,它的地位舉足輕重,幾乎所有的寺院都要學習多年。本論主要闡述的是佛陀二轉法論的隱義現證,這些班若波羅蜜多甚深竅訣的隱含之義,是由佛之補處──彌勒菩薩將之昭示於眾的。佛陀曾告訴阿難說:「我位眾生所講的妙法,縱然你全部忘失了,也不可忘失班若波羅蜜多的只言半語。」由此教言可以看出,般若波羅蜜多的意義十分重大,是大乘行人析求解脫必不可少的津梁。因此,能夠值遇並學習《現觀莊嚴論》,這種機會相當難得,大家應當好好珍惜。
本論和中觀的意義基本相同,中觀主要解釋釋迦牟尼佛二轉法輪的顯義──空性方面的教義;《現觀莊嚴論》主要解釋它的隱譯──現證方面的教義。一個是解釋對境空性;一個是解釋有境現證,也就是諸佛菩薩能證悟對境的智慧──智慧的次第和智慧的不同境界。不像《因明》、《俱舍論》主要抉擇名言,《現觀》有一種深澳感,也許字面上不難解釋,但要真正了達其內容卻很困難,因為它詮釋的是聖者境界。
本書輯入:
1.華智(巴珠)仁波切著的《現觀莊嚴論略義》:此略義主要將《現觀莊嚴論》從頭到尾的意義進行攝略,本來是以零散方式存在於華智仁波切的著作當中,後來我們學院的有些法師把它收集起來,整理成這個略義。通過學習略義,從總體上把握《現觀莊嚴論》的意義。
2.全知麥彭仁波切的《現觀莊嚴論注疏──白蓮花之瓔珞》:全知麥彭仁波切在《現觀莊嚴論釋》中隨印度法友論師的觀點而分類,並且認為不管依哪一種方式解釋般若之意,真正理解時,應知最究竟的般若就是佛果,是佛智慧所達的了義涅槃境界。使後學的我們依據《現觀莊嚴論》就能明瞭般若經的密意,釋迦牟尼佛的教言浩如煙海,但依據般若經所造的《現觀莊嚴論》雖然篇幅不長,但它卻能統攝釋尊教言中有關般若部分的所有經典。
3.華智(巴珠)仁波切造的《現觀莊嚴論總義──修行次第略說》。這部《總義》是《現觀莊嚴論》的大框架,是理論與竅訣相結合的總綱要;而對修行人,它同時闡述了修行此論的次第。
作者簡介:
索達吉堪布仁波切,四川甘孜爐霍人,生於1962年藏曆六月初四。
1985年,捨俗出家,前往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後成為學院大堪布。
1987年,隨法王朝拜聖地五台山,自此開始攝受漢地四眾弟子。
1990-1999年,前往不丹、印、尼、新、馬、泰、日、美、加、法、德、荷、英等國家弘法。
2006年,開始以網路、光碟等現代化方式傳法,便於廣大信眾系統地學習佛法,普降法雨廣利有緣。
2007-2008年,發起「啟動愛心」之號召,勸勉佛教徒奉獻一份愛心,不應漠是紳編需要幫助的可憐人。並身先士卒,先後建立起智悲學校、小沙彌學校、敬老院、居士林等。
勘布仁波切日不缺講,頁不乏譯,現已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冊。其中,譯作系列收於《顯密寶庫》,著作系列收於《妙法寶庫》,講座系列收於《智杯寶庫》。
堪布仁波切諄諄告誡弟子:「如果能利益眾生,哪怕只有一個人,想辦法讓他生起一顆善心,我們千百萬劫做他的僕人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