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中国四川、甘肃等地藏区连续发生藏人自焚事件。截至2014年2月13日,已有約至少131名經報導的喇嘛、女尼或包括農牧民在內的藏人自焚,其中超過100人死亡,被西藏女作家唯色稱為“是近代史上最偉大最慘烈的政治抗議浪潮”。這些藏人的犧牲,更凸顯了“西藏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
西藏問題是中國民主轉型繞不開的重大課題。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客座教授、知名憲政學家張博樹所著《中國民主轉型中的西藏問題》可以讓讀者用較短的時間讀完這本篇幅不算長的書,就能把握“西藏問題”的整體,瞭解最重要的史實,理解最關鍵的環節和“西藏問題”演變的來龍去脈。
由於中國大陸境內的信息封鎖,與“西藏問題”有關的許多歷史、現實真相,是中國國內讀者(包括那些處於重要崗位的黨政官員們)所不瞭解的,該書著力於填補這方面的認知空白。
該書明確地指出,首先,“西藏問題”是人權問題。中共的馬列主義無神論意識形態和崇尚“階級鬥爭”的社會政策,曾給藏區僧俗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其次,“西藏問題”既是人權問題,又是制度問題,中共的一黨專權制度造成了少數民族自治權利的被侵害;第三,“西藏問題”還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它不僅限於1951年中共全面控制西藏、一黨專權制度造成的衝突,而且帶有傳統意義上民族衝突的性質,實際上是這兩種不同性質的衝突在特定時空背景和歷史演進中的混合。第四,“西藏問題”不僅反映當下,而且和中國未來相關。在中國民主轉型成功的條件下,西藏問題的解決將有助於未來中國憲政民主制度和人權制度的建構,也有助於未來中國作為多民族統一國家民族關係的整合和國家結構的重構;而如果中國民主轉型失敗,西藏問題則可能意味著大麻煩的到來。
作者張博樹係憲政自由主義者,對中共黨國體制持一貫的批評立場,但就“西藏問題”而言,他的著述的努力方向之一卻是深入挖掘這個話題所蘊含的巨大歷史張力,包括毛澤東的烏托邦社會改造工程在藏區實施的初衷與其悲劇性後果間的歷史反差。作者認為,歷史是複雜的,對歷史行動者的定位、行為動機、行為後果等,都要放到特定的歷史語境內去考察,才能得出較為客觀的結論。縱觀全書,他的著述的意向是實踐性的,作者強調:“我們要為西藏的未來、中國的未來尋找出路。我不認為‘西藏獨立’是可行的,儘管在憲政自由主義(而非反殖民主義)意義上,這種‘獨立’訴求並非全無根據。但,我們必須面對現實。不管人們願意與否,‘西藏問題’與中國民主轉型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中國民主轉型成功了,‘西藏問題’和其他少數民族問題自然有望解決;中國民主轉型失敗了,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中國所有民族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作者簡介:
張博樹,1955年出生於北京,1991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學位,在該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近20年,因堅持獨立政見、堅守學術尊嚴而不容於當局,於2010年被辭退,旋即失業。2012年赴美,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訪問教授。在中國大陸曾出版學術著作《經濟行為與人》(1988)、《現代性與制度現代化》(1998)、《〈利維坦〉導讀》(2002)、《重建中國私立大學》(合著,2003)等;近年來的主要學術專著均在香港出版,包括《從五四到六四(第一卷)》(2008)、《解構與建設》(2009)、《我與中國社科院》(2010)、《中國批判理論建構十講》(2010)等;在海外出版的英文專著有“Marxism and Human Sociobiology: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 (1994)和“Modern China and The New World”(合著,2011);主編有《胡耀邦與中國政治改革》、《趙紫陽的道路》、《朱厚澤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