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後 中國字體設計人:一字一生 | 拾書所

一九四九年後 中國字體設計人:一字一生

$ 537 元 原價 680

刻字、造字,一個印刷字一段人生,
讓十二位中國字體設計人的故事活著,而我們不活在無知裏。
傳說古時候人們對倉頡造出來的文字十分崇敬,一個個文字完成了它的使命後,會拿到「惜字亭」焚化,文字變作一隻隻蝴蝶飛往天宇,回到倉頡神的身邊,向他訴說芸芸眾生對文字感恩的動人故事。本書作者廖潔連訪談了十二名字體設計人,這本書讓我們看到當代中國為數不多的「倉頡」們為創造美的字體,一生堅持,默默耕耘,為的是給人們留下閱讀文字之美的感受。
是否想過,當你我在閱讀之時,這一顆顆承載著語言與思想的印刷「字」,在來到紙張上前、每一種字體被設計出來之前,背後訴說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從鉛字到電腦時代,他們與「字」為伍一生
從十二位字體設計人一探近百年中國印刷發展的縮影
十二位字體設計人的職業生涯,他們所在的時代、生活、文化、經濟與科技等,編織了一段又一段「活生生」的歷史,透過訪談整理,這本書因而涵蓋中國印刷做字活動近一百年的時間跨度;當年一人一天僅能製作三至四個字的鉛字手稿,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每日重複相同的工作,要數年甚至十幾年方可完成一套超過千字的漢字!直到電腦科技開始發展,一人一天能夠製作幾十個字,速度倍增,而生產鉛字的時代也邁向結束……,這些字體設計人的生命故事正映襯出中國印刷字體發展進程的縮影與軌跡。
每一個訪談如同一小片拼圖,拼出時空、拼出字體設計人的人生,也拼構起對漢字該重新溫習的感恩之情。您可隨意選讀謝培元丶錢震之等極少數中國國寶級字體設計大師的字韻遺音;或讀朱志偉從刻字工人到方正字體開發總監,其設計態度由字體本身延伸到讀者愉閲;讀鄒秀英的字體設計人生涯和生活樂趣緊扣在一起;再讀錢煥慶半個世紀的刻字經驗,成為培養新人的指南……,將拼圖拼湊起來,可一窺其中文字體設計與設計人的變化發展。前言並附上「訪談者社會時代背景」圖表,可幫助讀者清楚理解十二位字體設計人的社會生活情況,以及點出重要字體的發展里程。
十二位設計人,有人對於所設計的字體被運用而出現在各種場合感到開心和欣慰,有人面對產業前景表達失望痛心,又或者有人主張「字體更人性化一些,就是對生命更加關注一些。」—面對生命和設計始終呈現積極熱情的態度……,從這些「人」的故事中,你我也能重新拼湊起—對於經過眼底每一個「字」的敬意與感激。
特別推薦給從事字體設計、出版、編輯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以及有興趣研究漢字文化的讀者朋友們,藉由這本書在臺灣出版,讓我們重新懂得體驗漢字之美!

★ 關於書封設計特色:
為一大張透明描圖紙的海報折疊而成,攤開海報則會展示漢字字體設計的基本知識,可張貼於牆上展示並便利參考。

作者簡介:

廖潔連(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

廖潔連女士獲紐約大學頒授碩士學位後,曾於美國及香港出任藝術總監及設計師。其後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擔任副教授,直至二O一二年末退休。

廖潔連設計作品曾在香港及海外多國多次作個人及團體展出,其平面設計及設計教學方面的超卓表現更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校長特設卓越表現/研究及學術活動成就獎」獎項。歷年來獲頒發的設計獎項超逾四十個,其中包括一九九六年度「WhitePaper」兩項金獎及一九九九年度「thinkCLICK」兩項金獎。有關作品於Idea、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美國Art Directors Club及香港設計師協會發表,並由香港文化博物館及大阪市立美術館收藏。自二○○○年,應日本、中國、台灣、德國邀請為平面設計和書籍評委。近年,廖潔連專注從事「中文字體設計」及「香港雜誌設計三十年的發展和變化」等研究項目。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