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長笛故事,發生在十二世紀至今天的歐洲和北美洲的音樂生活中,是史上第一本囊括了長笛的樂器本身以及長達八個世紀的音樂風格、應用以及曲目轉變的歷史書籍。
作者鮑威爾在長笛發展的全面性及權威性方面做了完整的探討:十五世紀的軍用長笛及軍用鼓笛、文藝復興時期的合奏用長笛、巴洛克及古典時期的樂器、十九世紀由貝姆以及其他長笛製造家,在樂器製造上的機械構造改良,還有其他更進步的發明引領著現代長笛的出現。今天的我們已習慣於世界通用的標準形式長笛及演奏風格,所以很難想像在十九及十八世紀以前,長笛是與演奏方式、演奏者的喜好、作曲家的風格、指揮的品味、樂器製造者的改良,以及錄音工業的興起環環相扣、互為影響。
本書也談到長笛此樂器如何應用在演奏軍樂、宗教音樂、長笛合奏樂曲(consort)、獨奏、室內樂、歌劇、交響樂、爵士樂、流行音樂,以及長笛樂團(flute band)等樂曲中。在繼承長笛的傳統上,這本書相信會是長笛演奏者及愛好長笛音樂的人一個最好的引導。
作者簡介:
ARDAL POWELL
阿爾道.鮑威爾是紐約哈德遜的古長笛製造商佛克斯及鮑威爾公司(Folkers&Powell)總裁,同時也是位著名的演奏家。他畢業於劍橋大學及荷蘭皇家音樂學院,發表了很多有關十七、十八和十九世紀的長笛在樂器及演奏風格上的書籍與文章。
譯者簡介:
林怡君老師由彭詹尼教授啟蒙,曾師事周志新教授、劉慧謹教授,以及牛效華教授。1994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師事顏曉霞老師,曾接受Aurele Nicolet、Michel Debost、Wofgang Schulz及峰岸壯一等大師指導,隨後赴美國西北來大學繼續深造,受教於前芝加哥交響樂團短笛首席Prof. Walfrid Kujala,先後取得長笛演奏碩士及長笛演奏家文憑,期間接受芝加哥交響樂團長笛家Richard Graef,以及長笛家Linda Chesis指導。
1998年獲得美國Flute Talk 長笛大賽第二獎。返國後定期舉辦個人音樂會,積極參與台北長笛室內樂團、節慶管弦樂團、世紀青年管弦樂團及普羅藝術家樂團之各項演出,並致力於長笛教學。2001年與長笛家張治、林仁斌及潘宗賢組成台北風尚長笛家族室內樂團(BAPF),推廣長笛家族樂器及音樂,2004-2009年擔任長榮交響樂團首席長笛職位。現隨夫婿定居英國,成立Studio Signum工作室,繼續熱愛音樂表演及教學的工作。
張浩博士畢業於美國馬利蘭州立大學音樂研究所博士班,專攻長笛、短笛演奏及樂團指揮。現為實踐大學音樂學系及碩士班專任副教授兼學系主任,教授科目包括大學部長短笛演奏、室內樂、管樂合奏、管樂團教學法以及碩士班長笛、指揮主修等等。
張浩博士1996年赴美進入馬利蘭大學修習長笛演奏碩士學位,受教於William Montgomery博士。1998年獲碩士文憑,同時通過嚴格資格審核,繼續攻讀演奏博士學位,同年獲馬利蘭大學Ulrich獨奏大賽首獎,為該項競賽二十年來首位以短笛獨奏贏得首獎者。此後應邀與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也致力學習短笛演奏技巧,並受教於多位一流交響樂團短笛演奏家,包括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短笛演奏家Laurie Sokoloff、芝加哥交響樂團短笛演奏家Walfrid Kujala、聖路易交響樂團短笛演奏家Jan Gippo、紐約大學音樂系教授Susan Glaser等等。1999年同時參加華府長笛協會主辦之長笛比賽以及短笛比賽,雙雙獲獎。2012年應邀於河北省武漢華中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及武漢音樂院舉辦長笛大師班。2013年與日本上越大學管樂團合作演出長笛協奏曲,同年應邀於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音樂系以及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舉辦長笛大師班,與樂團合作演出長笛協奏曲,並指揮喬治亞州立大學管樂團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