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化學吃下肚:造假的美味,揭開食品添加物的祕密成分:有哪些東西?以及它們為何有害健康? | 拾書所

把化學吃下肚:造假的美味,揭開食品添加物的祕密成分:有哪些東西?以及它們為何有害健康?

$ 253 元 原價 320

魔鬼藏在複方裡!
舌尖上的化學&造假的美味
「我們吃下肚的東西竟然是由黴菌、廢棄產品、木屑和一堆化學物質所組成的!
經年累月吃下這些東西,身體怎麼可能不會出現像癌症之類的怪毛病!!」

◎製造檸檬酸的原料竟來自於廁所常見的黑黴菌?◎草莓香料是從木屑提煉出來的?
◎木糖醇會使血脂肪過高?◎磷酸鹽類會造成血管堵塞、導致心臟疾病?◎代糖會讓腦袋變得不靈光?
◎就連價格不菲的威士忌也添加了由糖、氨和亞硫酸鹽混合而成的焦糖色素?


檸檬酸、磷酸鹽、磷酸鈣、二甲氨基偶氮苯、硫酸錳、高果糖漿、苯甲酸鈉、麥芽糊精、酵母萃、蘋果酸鈣、乳酸、己二烯酸……你知道這些食品添加物是什麼、其危險性,以及跟你有關嗎?

事實上,這一串落落長、讀起來像是實驗室裡的化學物品清單的物質,頻繁地出現在清涼飲料、餅乾、優格、調理包、醬料、甜點等你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食物之中。

一般人多認為食品添加物對身體無害,業者才能合法使用,但愈來愈多醫學研究顯示,這些物質所引發的不僅是單純的過敏反應,還有更多像是頭痛、炎症、糖及油脂代謝紊亂、細胞生長抑制、骨質流失、神經退化性疾病,甚至是影響性功能等健康問題。

長年對加工食品有深入研究的漢斯烏里希博士在書中援引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解析大部分的食品添加物是如何經過認可,而得以隱藏在成分表中,亦詳列出323種添加物所扮演的角色,並說明它們是否會危害人體健康、釀成疾病,以及我們多常在哪些東西中與之接觸,可做為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的參考指南。

作者簡介:

漢斯烏里希博士

身兼記者與作家身分,居住在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由於長年對加工食品的研究,令他把雀巢和康寶等加工食品逐出廚房,僅使用來自農場與傳統市場的新鮮食材。他的認知是:美味和健康相依相存。格林的書非常暢銷,單是著作《高湯會騙人》(Die Suppe lügt)的發行總量就超過25萬冊,並被視為現代營養評論的典範。

◎作者目前與一群科學家及記者組成了「食品偵探華生博士」(Dr. Watson Der Food Detektiv)團隊,專門提供食品相關資訊服務,其網站建置了中、德、法三種語言,讀者可鍵入成分表上的名稱來查詢各種食品添加物的作用,以及哪些疾病可能是由何種或多種食品添加物所致。

http://www.food-detektiv.de/

譯者簡介:

劉于怡

旅居德國,現為自由譯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