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本稱「詩」,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被儒家列為經典之一。《詩經》編成於春秋時代,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賦、比、興的手法,描寫生動,用語樸素優美,聲韻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在中國詩歌史上,影響之大,莫過於《詩經》。
聞一多說:「《三百篇》的時代,確乎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的文化大體是從這一開端的時期就定型了。文化定型了,文學也定型了。從此以後兩千年間,詩──抒情詩,始終是我們文學的正統的類型。」
本書選擇其中的一百二十餘篇,按婚戀、祭歌、史詩、燕飲、役行、農事、牧獵、怨刺、祝頌、雜感十個專題編排,有精要的注釋,有精到的講評,有精彩的集評,更有問題討論、文化史拓展、文學連結等等項目,開拓廣闊的歷史文化空間。
本書特色
本書選擇《詩經》三百零五篇中的一百二十餘篇,按婚戀、祭歌、史詩、燕飲、役行、農事、牧獵、怨刺、祝頌、雜感十個專題編排,有精要的注釋,有精到的講評,有精彩的集評,更有問題討論、文化史拓展、文學連結等等項目,開拓廣闊的歷史文化空間。
封面文案
《詩經》成為至高無上的經典之一,並非因為儒家牽強附會的解釋,而是自身具有永恆的價值。自它問世以來,「風雅頌賦比興」這「六義」成了詩歌創作的金科玉律,風(國風)和雅(大雅、小雅)成了詩的最高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