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兩面鏡子:從中國、日本缺什麼,看台灣如何加強競爭力 | 拾書所

台灣的兩面鏡子:從中國、日本缺什麼,看台灣如何加強競爭力

$ 308 元 原價 350

中國比日本自由?台灣人染上「日式癡呆症」?
為什麼鴻海崛起、夏普沒落,Uniglo和鼎泰豐大受歡迎?

什麼樣的台灣服務讓人被騙也甘願?中國老闆的致命傷是什麼?
為什麼台灣不利於經營國際品牌、中國只能追上日本90%的技術?

剖析中、日、台的三方競合關係,照見彼此的未來之道!

中國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在東亞具有關鍵影響力,也是台灣的重要鄰居,文化上有深厚的淵源,經濟上有連動關係。理解並關注他們,是台灣的重要課題。

本書作者近藤大介為日本講談社《現代週刊》副總編輯,曾被派駐北京三年,他累積生活經驗與職場觀察,從服務品質、企業文化、年輕人的力量、技術創新能力、國家格局等項目,評比中、日各有哪些擅長項目或缺失,並提出改善的建言。

此外,能說流利中文,且家族與台灣頗有淵源的近藤大介,曾採訪台灣三位民選總統,並走遍台北,多年來累積不少對台灣政局、社會的第一手觀察。這次為了本書台灣版出版,他專程來台採訪,寫下專章,精闢分析在中華與日本文化交相影響下,台灣如何找到自己的競爭力。

台灣與中國有共通的文化背景,又曾被日本統治50年,可說是中、日兩種文化匯聚之地;而閱讀本書,看到中、日各有的缺失時,也會發現有許多缺點在台灣處處可見。中國與日本,如同兩面明鏡,台灣的缺點被映照在鏡面上,唯有正視缺點,加強自身的能力,不重蹈中、日的錯誤,台灣才能擁有更進步、更美好的未來。

本書特色
◎觀察中、日企業文化:
中國擁有龐大的資金,為何技術尚無法超越日本?
中國的百人公司,為何每次都要招募至少30個員工?
日本企業的新提案,為何往往胎死腹中?
中國老闆的致命傷是什麼?
◎從宏觀角度分析中、日國力此長彼消的原因:
中國宛如戰國時期,年輕人勇於嘗試、單打獨鬥、追求成就感。
日本高齡化社會,資金、職位多為老人持有,年輕人沒有發展機會。
中國是大陸型國家,因地緣政治的關係,始終保持洞悉國際局勢的能力。
日本是島國,缺乏廣闊的視野,一味追求和平,形成封閉型社會。
◎從中、日各有的缺失,綜合分析台灣競爭力與改進空間:
台灣優點:隨機應變、馬上行動;女性在社會上活躍的程度與男性相同;具有體貼入微的服務精神
台灣缺點:宣傳能力不足,不利於經營國際品牌;擅長複製外來事物,但缺乏脫胎換骨的能力;對外界變化缺乏危機意識的島國性格

作者簡介:

近藤大介,1965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89年自東京大學教育學院畢業後,進入講談社工作;2009~2012年間派駐中國,擔任講談社(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中、日、台、朝鮮半島四地,對近藤大介都有特殊的意義,曾經自述:祖國日本是他心中「最溫柔的部分」;妻子是中國人,因此中國成為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母親在台北出生,近藤從小聽母親,外祖母細數台灣的美好回憶而長大,台灣是「母親的故鄉」。

近藤大介現居東京,擔任講談社的《現代週刊》副總編輯;並在明治大學兼任講師,教授東亞問題,專注在中國、朝鮮半島研究上。並為中國的《看天下》、《經濟觀察報》,韓國《中央月刊》等媒體撰寫專欄。

譯者簡介:

泓冰,日語教師、日語翻譯。譯作有《台灣的兩面鏡子》、《唯有青春,最難將息》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