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集全台近460個作品 透過10個主題
開啟一段典藏於公共藝術裡的台灣人文故事
藝術之於公共,常成為以美學的語言,來成為標示、論述「在地」觀點的方式;這種源於美國六0年代藝術文化的政策,在台灣歷經三十多年發展,也逐漸演化出呈現「地方」特質的特殊面向,而逐漸累積出三十多年的文化厚度。
圖像式思考的創作模式,呈現出台灣公共藝術的面向;本書分別透過「人形」型態之藝術物件,引領出一段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動物」、「植物」等圖像主題,透過「成長」、「茁壯」等創作意涵,成為教育場域中於對於生命的祝福與期許;存在於海陸之各式生態風景,標示出場域特質,也在於論述著人與自然之間的共生關係;「教育」、「運動」、「遊戲」及「治療」等藝術議題,則鋪陳出藝術之於日常生活場域的另一種存在意義;城市生活中偶遇的藝術物件,總是平淡的日常中偶得的愉悅生活經驗。
藝術視覺圖像,不僅成為公共生活領域中的環境美學因子,也在其中論述出人與土地之間的一份情感與紀念。分別存在於城市與鄉鎮的藝術物件,經由主題而聯結出群體生活的多元觀點,這些表現地方性格的創作,也以另一種方式,總合出關於台灣的故鄉意識,無形中也讓純粹性的創作題材,深遠地意涵著關於島嶼人文的閱讀性。相對於歐美城市以藝術美學來帶動公眾認同的型態,台灣的公共藝術,則在於透過視覺符號來成為地方與在地性的標示,並擴張出軟性的多元參與活動過程,來建構出多面向的公共論述。
本書透過十一個主題分類,不僅在於描繪出台灣公共藝術之美,更在於透過整合式的編輯手法,來展演出在地文化的內容,也因此,「故鄉意識」是一個回顧公共藝術之於在地人文演繹過程的總結,透過經濟學、未來學等更多面性的觀點,更在於探索出再發展上的未來性。
台灣知名藝評家林志銘的最新創作《公共藝術‧主題閱讀》,匯集全台各地四百六十多件作品,分別透過人本思考、生態與生命、風與水、故鄉情懷……等十一個主題,以獨特的觀點描繪台灣公共藝術之美。本書不僅為國內外唯一以主題閱讀呈現之公共藝術專書,更透過藝術物件的形式表現與創作理念的鋪陳,勾勒出存在於各城鄉間豐富、精彩的土地風情。
作者簡介:
林志銘
投入人文研究領域近三十載,長期於大學執教,並專研建築學及藝術教育,城鄉文化為其研究主軸。於學術沈潛的過程,從藝術文化的研究者與教育者,成為城鄉美學的推廣者,每年在島嶼的各處生活聚落間穿梭數萬公里,然而,其間感受的夢想與感動無法被里程計數,寫作是唯一的抒發方式,分享與訴說著每段旅程中,那些蘊藏溫度與生命觸動的島嶼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