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畫故事看臺灣地景變遷 | 拾書所

從名畫故事看臺灣地景變遷

$ 332 元 原價 420

美術史學者和鐵道畫家 李欽賢,精選三十幅臺灣名作,帶您觀照今昔,展開一趟歸鄉,回到母土的文化記憶旅程。

臺灣,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原鄉,我們的家。我們雖然在她身上吸吮奶水,成長、茁壯,但對她的了解有多少?我們日日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看似在家,但內心卻是離家的。

陳澄波、陳進、廖繼春、楊三郎、顏水龍等前輩美術家,不論在成長學習等階段,都是看過日本、法國等外地天空,但最後,卻都選擇回到自己的故鄉,畫屬於自己的天空。他們彩筆下的原鄉繪畫,是一種對這塊土地的承諾,是一種對家鄉人事物的熱情,也是一種對母親親密的表現,在在充滿了
愛的溫暖。

本書作者李欽賢,透過他所選取的三十幅臺灣名畫,帶您進行一趟歸鄉,回到母土的旅程。也以輕鬆、知性的說故事方式,告訴您畫家筆下的車站、城市、公園、洋樓、觀光勝地,是有其歷史背景與意義的。當您看到陳澄波「嘉義街景」時,是否會疑問,「為什麼他會熱愛繪畫家鄉的電線桿、下水道、公園、三層樓仔厝呢?」這些景物代表什麼意義?原來這都是日治時期都市計畫,而開始
的水利、電力、鋼筋水泥等近現代新興相關設施,是如此地吸引當時的青年畫家。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嶄新時代,遂運用他們敏銳的觀察力,以彩筆記錄下當時的景觀變遷。

席德進,這位戰後來自四川來的畫家,曾經說「我熱愛臺灣,這兒的人和物,永遠是我的藝術所依賴的酵母。」他曾憂心「永靖餘三館」遭拆遷命運,於是匆匆趕到彰化,為這座優美的臺灣古厝留下姿影。

透過本書,您不僅可以見到近百年來,臺灣在人文與地理景觀上的變化,成為有文化記憶的人,同時也讓您回到真正的家,回到母親溫暖的懷抱中。

想了解臺灣,從美術史入門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李欽賢



作者簡介:

李欽賢

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歷屆審議委員;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品點檢委員

◎ 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諮詢委員;臺北市立美術館審議委員;基隆市政府歷史建築諮詢委員

◎ 著作:

‧ 美術史論述部份:

《臺灣美術閱覽》(玉山社);《氣質‧ 獨造 郭柏川》(雄獅);《大地‧ 牧歌 黃土水》(雄獅);《高彩‧ 智性 李石樵》(雄獅);《色彩‧ 和諧 廖繼春》(雄獅)等

‧ 風土論述:

《臺灣火車知性之旅》(玉山社);《臺灣的風景繪葉書》(遠足);《臺灣人文風景100 點》(時報)光碟;《臺灣古老火車站》(玉山社);《臺灣城市記憶》(玉山社);《車站四季》(玉山社)等

◎ 近年個展記錄

1995 「臺灣舊驛巡禮」(畫廊)

1997 「火車出站」(畫廊)

2000 「蒸汽火車一世紀」(畫廊)

2000 「臺中20 號倉庫 鐵道主題展」

2001 「縱貫鐵路○哩起點個展」(基隆文化中心);「車站問月」(畫廊)

2004 「車站問月」(基隆文化中心)

2010 「車站肖像」(基隆文化中心)

2013 「臺灣軌跡」、「鐵道美學畫展」(東之畫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