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得獎作品集。
結合小說與電影,促進文字創作與影像創作的交流,徵選、鼓舞優秀小說,並為其爭取機會改編成影視作品。
作品有寫實的愛情、動作、推理,乃至奇幻的驚悚、科幻、寓言……新穎的題材與創作的視角,經營作品中的影像畫面感,說一個好的故事 ,並塑造迷人的角色。
內容收錄有:
首獎《當年事》
秦學忠在劇團裡是一個驚為天人的琴師,他始終認為,琴,拉的不是聲響,而是心氣,正所謂「筆墨淡遠,擺脫畦逕」。而師兄弟岳少坤則是左右逢源的萬金油,擅長見縫插針,一路得以扶搖直上。雲盛蘭是劇團裡挑大梁的武旦,對與自己合作的琴師,殺伐決斷,從不含糊。她看中了秦學忠的人品和技藝,可惜卻錯失機緣,最終選擇跟岳少坤合夥搭幫,並結為夫妻。而秦學忠則和新入團的倪燕走到一起。岳少坤的精明,令劇團的生意量與日俱增,雲盛蘭也達到了舞台生涯的頂峰,而倪燕則在兩人無形的打擊中,黯然出走。這些秦學忠看在眼裡,無能為力。
岳少坤再次找到秦學忠,直言他已經和雲盛蘭離婚了,原因是兩人相互利用的關係已經結束,這時在舞台上拼了小半輩子命的那個武旦,已經渾身是傷,她開始想念平靜安穩的生活。秦學忠接納了回過身重新再度找自己的雲盛蘭,兩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秦繪。萬沒想到的是,岳少坤在這之後不久,也有了一個兒子,取名岳非。兩個晚輩在成長中彼此結下深厚的友情,儘管有著不同的舞台信仰,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發揮各自的天賦。但隨著時光不斷前行,一樁樁突然發生的意外,將兩家人的兩個兒子,逼到了命運無情的岔口……
貳獎《命運之河》
一座橋,一條湍急的河流,引來自殺的人們。故事由此開始,橋上有一個終年守候在此的人:李孝成。他自幼居住在山腳下,某個因緣際會,他在橋上救下了第一個自殺的人,從此他的人生就在這座橋旁展開。
自李孝成從湍急河水邊緣救下第一個人開始,他改變的就不僅僅是被救下的人的命運。
他與妻子拉娃,生下兩個孩子,一女一男。為了救人方便,他關掉家裡的雜貨店到山上開民宿。女兒娜朵自小叛逆,國中時就離家出走,自己在城裡生活。娜朵切斷所有關係,在城裡自食其力。她替人頂過罪也做過酒店少爺,甚至賣自己的故事維生。但她始終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自幼父親就只顧著救人,而母親總是忙於民宿的經營,她從零開始學習愛,以女同志的身分在城裡的邊緣討生活。
四年前的一場風災帶走了李孝成,妻子拉娃一直不肯相信他已經離開身邊,遲遲沒有舉行葬禮。兒子阿里和妻小回到山上繼承民宿,用新的方式經營,做得有聲有色。但他也對父親的失蹤感到迷惘。同時這些年來他也以通信的方式和姊姊保持聯絡,雖然不知道姊姊近況,但是他一直努力希望姊姊可以回到山上,與家人團聚。
終於一次收到回信,姊姊答應上山回家一趟。看似全家人終於齊聚,結果揭開的卻是一個個彼此背後守著的秘密……
叁獎《時心鐘》
關於一個個性有點白目的自由記者,某天醒來時發現桌上放著一張描述「時心鐘」的紙。
他不以為意,隨手將紙丟棄。繼續過他放蕩的生活。
某天,他經由某些原因發現包括自己在內,所有人都失去了關於一個女孩的記憶。而這女孩可能是他的女友。
他從一個一心追求活得快樂的國中生「曾正仁」身上查覺到不對勁,陰陽差錯下和曾正仁一樣成了「時心鐘」的宿主。
時心鐘不會害死人,它只是顯示出了宿主的壽命。不過他有一些規則,規則要自己去發掘。
主角懷疑時心鐘與那個被遺忘的女孩有關,想朝這個方向調查。與此同時,外面出現一個使用硫酸無差別殺人的犯罪者。曾正仁成為了第一個受害人,死期剛好就在時心鐘歸零的瞬間。
犯罪者被主角取名叫「針筒男」。
主角藉著記者的身分走訪每個線索,一方面尋找失去的記憶和針筒男的蹤跡。一方面和曾正仁的姊姊發展出略曖昧的感情。
尋找記憶的過程中他不斷自問自己在感情上的定位,性格如此不穩定的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和一個女性發展穩定的感情?
且他還沒找到針筒男,反而被針筒男找上。被用電擊棒電昏後帶回一間準備放火燃燒的房屋。
主角在和針筒男對話的過程中,發現一個這段期間許多事的關聯,還有一場生命的悲劇。
主角多嘴白目的個性逐漸穩重下來。他開始思考時間、生命、永恆、還有那個一心追求快樂這件事的曾正仁。
他與曾正仁的姊姊道別,回到自己家。忽然在一個原本就已經注意到,但沒多想的地方找到關於那個被遺忘的女孩的線索。
他到線索指示的地方找到一個隨身碟。這也許是所有的答案,但也可能只是他的一廂情願。
之後。他會怎麼去迎接時心鐘在一年就要歸零的自己?……
佳作《期限》
我叫聶浩,生活在地球,自從人類實施了《期限法》,無論是物質或記憶都有保存期限,政府指出是為了推動人類發展與確保有效珍惜生命。我與機器人小寶就是一同在記憶局工作,我們的工作任務是確保記憶轉移能順利進行,直至某天友人何滔找到了我,並與陌生人連星雲一起談論《期限法》的不是,誰知會面後連星雲卻因害怕而把何滔出賣予政府,後因內疚留下遺書失踪,生死未明,而我亦需要作出心理調適,原本事件已告一段落,誰知屬於反《期限法》的異者張可頤出現卻改變了我的想法,她把我帶到異鄉,令我明白到他們生活群與我們現代社會的分別,在那裏還有何滔居所,並告訴我原來她希望尋找到失踪的何滔,我看到房間充滿未知的資料,加上與何滔的關係,於是便答應探查其下落,誰知他卻人間蒸發。在茫無頭緒下,一次偶然的文件錯送,我看到何滔被安排進行記憶轉移的文件。我與張可頤商量,在她的幫助下發現原來《期限法》背後隱藏的是驚天大陰謀,相信有人在背後攪鬼。於是我不惜啟動紅色事故程序,希望能與最高層會面以尋求真相,但預期的並没有到來,一幕幕真相卻遠超所有人想像,無論結果如何,最後我還是感到慶幸,因為始終没忘記那些有着期限的記憶,儘管我已付了沉重代價……
佳作《烏瑪》
某夜在公園內醒來,身為主人翁的男主角發現自己失去了記憶。蓬頭垢面的他,驚覺身上毫無分毛和證件,儼如是居無定所的街友;即使不願去接受這個事實,他仍須得面對在這城市裡尋求溫飽的挑戰。流離街巷的過程中,他遇見了以資源回收維生的喜憨兒、負起家計重擔的休學女孩,和總是以不同身份出現在咖啡館前的神秘男子。透過與這些人物的互動與薄弱的線索,他拼湊出自己原來是一位正在執行埋伏任務的刑警,而且必須在與同僚和家人失聯的情況下,獨自阻止一宗經過慎密計畫的銀行搶案……。
作者簡介:
常凱
筆名常小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現為中國外交部下屬《世界博覽》雜誌執行主編。個人原創作品:2012年創作類型小說《奪命債局》(磨鐵公司出版)、短篇小說《簡單任務》(2013年發表於純文學刊物《山花》雜誌)、《收穫》雜誌〈一個人的電影〉專欄作者。平常所撰寫的評論也曾刊登於《新京報》、《新世紀週刊》、《三聯生活週刊》、《新週刊》、《昕薇》、《大眾DV》、《競報》、《北京紀事》、《信報》、《重慶商報》等知名報刊雜誌,同時也為《電視劇》等相關媒體撰寫過文化與影評專欄。
洪茲盈
暱稱阿尼,1979年出生於台南市。正職爲廣告文案,小說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府城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等。出版短篇小說集《無愛練習》(寶瓶文化,2008)、《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寶瓶文化,2012)。
常凱
筆名常小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現為中國外交部下屬《世界博覽》雜誌執行主編。個人原創作品:2012年創作類型小說《奪命債局》(磨鐵公司出版)、短篇小說《簡單任務》(2013年發表於純文學刊物《山花》雜誌)、《收穫》雜誌〈一個人的電影〉專欄作者。平常所撰寫的評論也曾刊登於《新京報》、《新世紀週刊》、《三聯生活週刊》、《新週刊》、《昕薇》、《大眾DV》、《競報》、《北京紀事》、《信報》、《重慶商報》等知名報刊雜誌,同時也為《電視劇》等相關媒體撰寫過文化與影評專欄。
洪茲盈
暱稱阿尼,1979年出生於台南市。正職爲廣告文案,小說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府城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等。出版短篇小說集《無愛練習》(寶瓶文化,2008)、《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寶瓶文化,2012)。
張邇瀚
一九九五年生,現居新北市。讀了五專三年後休學,現在剛考完統測還在申請新學校。沒事就寫寫東西,類型很隨意。不介意去嘗試各種題材的作品。喜歡的作家是村上春樹、九把刀、布蘭登.山德森。有時候會產生因為這本書太好看,而捨不得看完的奇怪心態。因此看過的一些書知道劇情,卻不知道結局。喜歡的音樂類型是重金屬,之前特地去學過金屬樂的黑死腔唱法,現在剛學吉他,以後可能會想找團員組一個重金屬樂團。喜歡毛茸茸的娃娃和動物。很喜歡諾蘭導演的電影,還有他弟弟導演的影集《疑犯追蹤》。
小學時因為一個叫天下無聊的作者而開始嘗試寫作,國中時期看到九把刀的《殺手》系列後,決定開始投稿出版社。有一段時間投稿數次均未收到回應。直到在網路上看到一句「出版社的工作這麼多,哪有心力把投稿的稿件一一看完?你如果不先有幾個頭銜或話題性,憑什麼要出版社在眾多稿件中重視你那一份?」才決定把手上剛完成的稿件投給看起來類型比較合適的小說獎。那份作品就是《時心鐘》。筆名叫奇蹟,純粹是因為能在自我介紹時說「我就是奇蹟。」這句台詞感覺很帥而已。
呂志鵬
1978年生於澳門。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業餘文學創作者。個人曾獲澳門五月詩社新詩賽、澳門文學獎小說組、散文組、新詩組及戲劇組、澳門中篇小說、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等獎項。合著及個人出版有《異寶》(小說)、《黑白之間》(詩集)、《詩人筆記》(詩集)、《澳門中文新詩發展史研究1938~2008》(專題研究作品)、《甲子之路──<澳門學生>文學作品選輯》(作品選集)、《被遺棄的願望》(繪本) 、《澳門步行徑》(知識小書)等,現職澳門民政總署,從事文化範疇工作。
高國書
桃園中壢人,常被朋友說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因為喜歡埋在自己的世界裡讀小說和看電影。美國中密西根州立大學畢業後,從事過電子業、貿易、軟體設計和幼教,和主業從未有關係的寫作則是一直以來的興趣。以創作本格推理作品為目標,但現階段只出版過愛情小說。最喜歡的名言,是作家愛倫波書中的「晚上作夢,不如白天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