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具有完美德性的人便是神
在宇宙間,神是極為少數的幾個而已
史學家筆下的歷史不是全然真實的。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某一時代的卑怯者,
在歷史的另一階段裡卻可能變成勇士。
所以歷史常常要重寫。
雖是王唯編導的回憶錄更提供了臺灣一九四九年之後電影電視界的演進史。
一九四五年抗戰結束,當時作者正在劇校就讀,被劇校指導教官同時也是戴笠同期同學的毛少將介紹到臺南國防單位工作。後請調回臺北時,結識了正在拍攝《阿里山風雲》的張徹、張英,正因上海淪陷回不去,而留在臺灣,成為臺灣電影的奠基、拓荒者。自此開始了戲劇生涯,從實際表演到出國留學,從國軍康樂隊到進入台視再到中影,在此提供了臺灣一九四九年之後電影電視界的演進史。
作者簡介:
王唯
在台灣一晃就是半個多世紀,前三分之一在戲劇圈內作夢,夢想把「戲子」的名稱在字典裡消失,搞出個揚眉吐氣;中間的三分之一在打盹,夢想破滅,混沌終日,為了生活從事新聞工作,兼寫劇評、劇本、推理小說;後三分之一則重拾舊夢,寄望下一代青出於藍,實現夢想。他努力過,卻在成績單上留下空白,作為一個滿懷理想的影劇人,畢生引為最大憾事。
創作方向廣泛,涵蓋了推理小說、詩歌、專欄、影評及話劇、電影、電視劇本約百餘部。
著作有《台灣電視史》、《戲劇概論》、《電影蒙太奇理論》、《戲劇原理》、《中國會意文字對電影蒙太奇的影響》、《台灣電影百年史話》—與黃仁合著、《資深戲劇家叢書—姜龍昭評傳》等十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