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就個人創作歷程中相當重要的兩個方向,編創和即興為主軸,闡述這兩者表面似乎互相牴觸,其實是一體兩面的表現,彼此相生相長,作者認為兩者對自己的創作都缺一不可,有了這兩個方向,作者的舞蹈世界才得以完整。故這篇創作報告希望以自己身體對舞蹈的實踐,獲得最真切的第一手經驗,將編創過程公開並分享。
編創作品中,作者以2010年的《碎浪海岸》和同年的《最遙遠的距離》兩齣舞作為例。前者為二十分鐘的短篇作品,是受邀為雲門舞集2編創的;後者則為九十分鐘的完整作品,是受香港動藝舞團之邀,為他們年度演出所編創的作品。兩支舞的時間長度與合作對象之不同,也使作者實驗了不同的舞作走向。
即興作品的部分,則以2008年《隨之變─風花雪月》和2010年的《亂碼2010》為例,兩個製作都是整晚的演出,前者是受邀和影舞集表演印象團合作的作品,內容包含了舞蹈、音樂、電腦影像、燈光等四大元素的即興互動。後者則為古舞團的年度製作,九位舞者與一位音樂表演和一位燈光設計,形式為完全沒有任何結構限制的開放即興,當演出宣告開始之後,沒有人知道當天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經歷,是作者意圖挑戰即興的最高境界。兩者都是作者關注即興演出二十年之後的兩種嘗試。
作者簡介:
古名伸
美國伊利諾大學舞蹈碩士。自1992年引進接觸即興,以學校及工作坊等方式持續在台灣推廣接觸即興的經驗及訓練方式。1993年成立古名伸舞團,以之為基礎來推廣即興及接觸即興的舞蹈表演。近年來亦致力於研究發展舞蹈與科技結合的各種可能性,曾主持2003-2005間與英國奇契斯特大學為期三年的舞蹈科技交換教學計畫,曾合力創作音樂動畫舞蹈劇場作《非愛情故事》、《@夢》 及 《我和我的影子》、《Chancefromation》等新型態跨領域演出。並同時每年於學校及舞團發表新作。目前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專任副教授。曾擔
任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先後任教於國內多所學校舞蹈科系、研究所,並陸續在美國及澳洲等多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及應邀編創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