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馬拉拉(青少年版):一位因爭取教育而改變了世界的女孩 | 拾書所

我是馬拉拉(青少年版):一位因爭取教育而改變了世界的女孩

$ 236 元 原價 299

★ 2014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2014&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的候選人
★ 獲頒「國際兒童和平獎」、「國際特赦組織良心大使獎」、「巴基斯坦國際青年和平獎」、「沙卡洛夫人權獎」
★《Time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的第二名
★ 全書收錄關於馬拉拉全彩照片35張。

我不覺得難過,我不覺得害怕。我只是在想:我的長相並不重要。我還活著,我應當心存感激。
我瞄了一眼費歐娜醫師。她把一盒面紙放在我倆的中間,我這才理解到她以為我會因此流淚。也許原本的馬拉拉會哭。但當你差點失去性命,鏡中那張逗趣的臉則成了你還活在這世上的直接證據。

「我只是比較幸運,擁有一對縱使心中充滿恐懼,仍然鼓勵我永遠直前的父母。」——馬拉拉

今年十七歲的馬拉拉成了為全球兒童爭取受教權的象徵,甚至連續兩年是諾貝爾和平獎創設以來最年輕的候選人。她的父母是如何培育出這樣與眾不同的女兒?她又是如何積極地想要改變這世界?

「我父親跟我都是浪漫主義者。『世事一定會變得更好。』我們經常這麼說。我母親是我們的基石。當我們的頭探向天際,她的雙腳則穩踏大地。」——馬拉拉

作者簡介:

馬拉拉‧優薩福扎伊 Malala Yousafzai

因史瓦特河谷遭到恐怖分子的襲擊、受教權遭受威脅,因此她從十歲開始就展開了提倡少女教育的活動。透過筆名高爾‧馬凱(Gul Makai),她在BBC英國廣播公司的烏爾都語網站發表在塔利班統治下的生活點滴。馬拉拉同時自願接受拍攝一部《紐約時報》關於巴基斯坦教育現況的紀錄片。她善用每一個公開發表的機會宣揚和平理念,與每一個孩子接受教育的權利。

在二〇一二年十月,馬拉拉成為塔利班的攻擊目標,並在從學校返家的途中遭到槍擊。她活了下來,並繼續她提倡教育的社會活動。

在二〇一一年時,因為她的勇氣與理念獲得認可,馬拉拉被提名角逐「國際兒童和平獎」,並贏得巴基斯坦首屆的「國家青年和平獎」。她是「諾貝爾和平獎」創設以來最年輕的候選者,也曾榮獲許多其他獎項,包含二〇一三年「國際兒童和平獎」、「沙卡洛夫人權獎」以及「國際特赦組織良心大使獎」。

馬拉拉現在定居英國伯明罕,並持續為教育的普及化而奮戰,並透過馬拉拉基金會(malalafund.org)這個非營利組織,關注社區議題和支持世界各地的教育。

派翠西亞‧麥考密克 Patricia McCormick

曾兩度進入「國家圖書獎」的決選名單,也是數本極受好評的青少年讀物的作者,作品包含《割下》、《再見,幸福之家》以及《永不倒下》。她跟丈夫住在紐約。若想知道關於她的更多訊息,請上patriciamccormick.com。

譯者簡介:

朱浩一

外文相關科系畢業。現居板橋,經營電影部落格多年,曾任PCHOME電影達人、痞克邦年度電影部落客,亦為電影社團「遊影足」之創辦人。曾獲花蓮文學獎散文首獎,葉石濤閱讀心得徵文大賽特優獎。譯作有《英國家長這樣提升孩子大腦力:教育權威精選200個親子益智遊戲》、《我家沒有驕寵兒:認識被溺愛症候群,心理學博士教你正確愛孩子》、《我是馬拉拉》(與翁雅如合譯)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