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活愈老愈快樂:年紀變大並不可怕,老了更愛自己才重要 | 拾書所

愈活愈老愈快樂:年紀變大並不可怕,老了更愛自己才重要

$ 308 元 原價 350

送給父母及未來的你

八十歲精神科醫師一輩子替病患分析治療,
深刻知道日子不是一天一天度過,而是用所擁有的東西來填滿!
那麼,你現在擁有什麼呢?
常常把「我真的老了」當成口頭禪;
一直擔心老了跟不上別人焦躁不安;
總是跟年輕人炫耀「以前我怎樣怎樣」,害怕沒人聽你說話;
更恐懼退休,社會光環也跟著退……
這樣的你,老了真的會很委屈,很憂鬱,惹人嫌!
如果你對年紀只有一種想法,對生活只想一成不變,
愈活愈老你就會愈害怕……

【愈活愈老愈快樂:新詞新解】
★老人不論做什麼事都可以慢慢來,還可以堂而皇之喊痛,因為你的生命不是為了誰而犧牲。
★不用特別強調要「全力以赴」,這是年輕人的專利,沒有必要把力氣都花在與人競爭之上,滿足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好。
★既然「不能教」,那麼就去「學習」吧!本書作者以七十高齡,文學系第一名畢業。他說,人生超過七十的學習最有趣。
★安全之道就是大膽冒險。上了年紀,應該自己主動去找別人。不要期待別人先關心自己的人生,要從好奇心與關心出發去愛別人。
★三代同堂,跟兒孫交換情報,教媳婦的第一課:如何「拒絕」,不用看公婆臉色,有對等的人際關係,大家感情才會更坦率。
★每天寫日記,不要自怨自艾記憶腦力衰退,而是正面迎擊記錄,讓生活有逆轉勝的成就感。
★了解無用,才可以變得有用,像老花眼鏡和助聽器是值得感恩的東西,讓我們看見聽見年輕時忽略的東西。
★「沒有米就不要看米缸了。」很多事情光擔心只是徒勞一場,此刻,就是你的黃金期。

本書寫給以下25種人:
__將「老了就該死」當成口頭禪的人
__叼唸著「你小時候不會這樣……」而感到不是滋味的人
__認為「老了就該去嘗試沒試過的旅行」才對的人
__自歎一輩子不曾自由自在地活過的人
__老是擔心跟不上別人的人
__總說「你知道我是怎麼教養小孩嗎?」而倍感委屈的人
__沒有存養老金而感到不安的人
__老是炫耀「以前我……」的人
__擔心老伴會先離世的人
__誤解「正面思考」的人
__一旦遭到拒絕就發火的人
__老是說最近突然很憂鬱的人
__擔心退休後無人聞問的人
__抱怨另一半的人
__為了家人相同問題爭執不休而筋疲力竭的人
__常因說錯話而後悔不已的人
__不知如何擬定計畫的人
__自認沒出息的「了不起的人」
__增加生日蠟燭很害怕的人
__人生無趣又索然無味的人
__夫妻吵架,認為忍耐才是上策的人
__無法抉擇,不能乾脆決斷的人
__上了年紀還充滿鬪志的人
__因為可惜而什麼都不願拋棄的人
__寫給總是懊悔著「當時我怎麼會這樣」的人

作者簡介:

作者:李根厚

梨花女子大學名譽教授。

1950年代高中時期,父親過世後家中環境日漸困難,生為家中獨子的他,必須獨自承擔解決一切。

在大學時期參與4.19及5.16反對示威而入監,有段時間曾經難以求職而生活困苦,即使後來工作之後也常因還債及養育四個孩子生活也過得相當困苦,但他不輕易絕望。因為領悟到越過幾次死亡的危機存活下來這件事本身就很感謝。

他是梨花女子大學的教授也是精神科專業醫師,50年間照顧患者並教導學生。並在76歲的年紀以最高齡首席畢業於高麗網路大學文化學系而引起社會的話題。

退休後再次成為學生而走進學習之路的他只是笑著說「超過七十的學習是最有趣的」。

他進行尼泊爾醫療服務超過30年、照顧光明保育院的孩子們超過40餘年。他認為進行服務所以人生變得更愉快就是全部的理由。但是如果知道他的身體狀況會嚇一大跳。他十幾年來左眼完全失去視力並和糖尿病、高血壓、痛風、腰椎間盤突出症等七種疾病一起過活。可說和行走的綜合醫院之類的沒有不同。即使如此他仍在退休後和妻子一起設立事團法人家族學院,活躍地展開為了青少年性諮詢、父母教育、老年人生涯準備教育等活動。他是第一位將韓國封閉式精神病房改為開放病房,引進心理劇做為精神疾病治療法,並成立韓國精神治療學會等對韓國精神醫學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即使得到許多讚賞與掌聲,但他還是斬釘截鐵說這只是必須且想做的,而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他身為一位女子的丈夫及四個孩子的父親生活著,也下定決心絕對不要成為干涉子女人生的父母。現在他和結婚的子女夫婦連同孫子孫女十三人是三代同堂的大家族,而和睦的秘訣只有一個。就是各自懷有獨特個性的家人全體必須幸福。因此身為公公對媳婦從拒絕之法教起,遵守著相互不干涉主義和保障獨立性。如此一來家人間反而達到不分彼此的溝通而很愉快。

編者:金鮮景

大學主修經濟,進入出版界後,創立了《好想法》、《好朋友》、《文學思想》、企業社報等月刊,發行單行本。如同用篩子篩選,她精選出每個月上千名讀者寄來的故事,學習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感動的方法。每個月為了做雜誌讀十幾本的書,立下不計其數的決心;每個月為了訪問寫文,見過無數名人,獲得該如何生活會更好的啟發。不過,當雜誌《好想法》每月發行量突破數百萬冊時,基於要為自己製造好想法的決定,結束13年的職場生涯。從本部長的位置退下,變成米蟲的第一天,丈夫要她試著自己當老闆,把過去累積的儲蓄存摺遞給她。「憑我能當老闆?」儘管起先有些遲疑,但憑著「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的想法,最終在弘大附近找了一間辦公室,當起怠惰的老闆。之後發行了《小森林》,宣揚連好想法都放下的那種「愜意感」。然而,雜誌在25期結束,將呈現赤字的存摺還給丈夫後,畫下句點。結果不知不覺間就到了40歲。大田出版《30歲前你還不知道的事》,這本書可說是細細回顧想要過得轟轟烈烈,卻引來更多後悔,仍堅強熬過來的三十幾歲,所寫下的成長紀錄。

譯者簡介:

李修瑩

中國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業、韓國慶熙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服務於產業研究機構。譯有《那些愛的病毒呀》(2005,紅色文化)、《下午和內內》(2005,紅色文化)、《流浪在巴塞隆納:幸福又孤寂的一年》(2009,天下遠見)、《你是我的彩虹:寶寶貝貝愛的約定》《這樣做事,換你挑老闆!》《小家很有愛》《人生的第一堂愛情課》《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我想開始學做菜》(大田出版)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