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面面觀
瞭解小說藝術奧祕,從事小說寫作、文學批評與賞析者的必讀經典。
本書共分九章,就小說的七個面向:故事、人物、情節、幻想、預言、圖式、節奏,以作者細膩的觀察,優美與洗鍊的筆調,分析並探討小說的內容。佛斯特認為,小說家的任務即是熟練地駕馭這些面向,做到「面面俱到」,而小說家的功力,就表現在他是否有能力涵容並調節這些面向。
----------------------------------------------------------------------------------------------
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自白:艾可的寫作講堂
譽全球的經典小說《玫瑰的名字》是如何寫成的?
文學創作的目的是什麼?
閱讀小說時,我們又為什麼會為虛構的故事和人物哭泣?
透過艾可充滿智慧的分享,汲取當代大師創作小說的不傳之祕。
想知道博學多聞的安伯托‧艾可如何創造出《玫瑰的名字》、《傅科擺》和《昨日之島》等精采絕倫、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的小說嗎?當然不是同艾可戲謔般地回答記者: 「從左邊寫到右邊」這樣簡單。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創作《玫瑰的名字》,這已是他寫作時間最短的一部小說。《傅科擺》花了他八年時間,《昨日之島》則花了六年。
一九八○年,艾可出版他第一部小說時已年近五十歲。創作生涯至今僅三十餘年,因此他自稱是年輕的小說家,且未來五十年也將持續寫作。
本書中,艾可帶領我們走過一遍他的寫作歷程,並回憶自己如何建構他的文學世界,創造引人入勝的故事。他認為,好的非文學作品該像一本精心雕琢的偵探小說,而技藝精良的小說家則藉由「觀察」和「探索」,建立一個精準的世界。
一至三章,為艾可受邀於美國艾墨里大學「理查.艾爾曼現代文學講座」授課之講稿,第四章則追溯了「列舉名單」這種寫作手法的起源,並解釋背後的美學動機與原因。
作者簡介:
愛德華.摩根.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 1879-1970)
一八七九年一月一日生於倫敦。一九○一年自劍橋大學畢業。作品包括許多短篇小說與六本長篇小說:《天使裹足之處》(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1905)、《最長的旅程》(The Longest Journey , 1907)、《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 1908)、《霍華德莊園》(Howards End,又譯《此情可問天》,1910)、《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 1924)、《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 1971)等。其中《印度之旅》備受肯定,被譽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小說之一。一九二七年他應邀到劍橋大學主持克拉克講座,這一系列演講成為他最受歡迎之論文集《小說面面觀》的基礎。
安伯托.艾可 (Umberto Eco)
一九三二年出生於義大利皮德蒙的亞歷山卓,現任波隆那大學高等人文科學學院教授與院長。同時身為享譽國際的作家、符號語言學權威、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美學家。其學術研究範圍廣泛,從聖托瑪斯.阿奎那到詹姆士.喬伊斯乃至於超人,知識極為淵博,個人藏書超過三萬冊。出版過一百四十多部著作,橫跨多個領域。
艾可的第一本小說《玫瑰的名字》自一九八○年出版後,迅速贏得各界一致的推崇與好評,除榮獲義大利和法國的文學獎外,更席捲世界各地的暢銷排行榜,銷量迄今已突破一千六百萬冊,被翻譯成四十七種語文,並改編拍成同名電影。其後出版的小說作品有《傅科擺》、《昨日之島》、《波多里諾》、《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布拉格公墓》等。
發表過十餘本重要的學術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學研究《美的歷史》、《醜的歷史》、《無盡的名單》等。另著有《悠遊小說林》、《倒退的年代──跟著大師艾可看世界》、《別想擺脫書》、《艾可談文學》、《艾可說故事》、《帶著鮭魚去旅行》、《誤讀》、《智慧女神的魔法袋》、《康德與鴨嘴獸》、《意外之喜:語言與瘋狂》、《植物的記憶與藏書樂》等雜文、隨筆、評論集和繪本。
譯者簡介:
蘇希亞
政治大學新聞系碩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人社系博士班。譯有《不得立法侵犯》、《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二》、《人,生而平等》、《粉紅色童話》、《貪瀆者》等書。
顏慧儀
淡江大學英文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博士班。曾任出版社編輯。其他譯作有《聖方濟密碼》、《月光石》(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