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表讀中外歷史 | 拾書所

用年表讀中外歷史

$ 563 元 原價 640

懂得運用年表,中外歷史一讀就通!
發揮「年表」的優點──視覺化,時間點清楚,線性發展明白,方便查詢;
配合「歷史事件始末敘述」──掌握來龍去脈,瞭解前因後果,置身歷史現場,閱讀趣味高;
結合「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兩大特色,相互對照,這是你案頭必備工具書。

《用年表看懂中國歷史》
◎上起遠古,下迄民國一百年,依朝代分十五章,每章有一總說。
◎年表標示西元、朝代、帝王年號,繫以中國歷史事件,包括朝代興衰、帝王更替、戰役、改革、政爭、變亂、將相人物等;西洋歷史大事直接對照。
◎二百二十餘條中國歷史重要事件始末敘述,標題清楚,敘事明白,與年表呼應。
◎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一本方便查詢、適合學生與一般大眾閱讀的中國歷史工具書。

《用年表看懂世界歷史》
◎上起遠古,下迄西元二○一二年,依時代分為八章,每章有一總說。
◎年表標示西元、地區、時代,繫以世界歷史事件,包括各國的王朝興衰、君王更替、戰役、改革、政爭、動亂、重要人物等;並有中國歷史大事直接對照。
◎一百六十餘條世界歷史重要事件始末敘述,標題清楚,敘事明白,與年表呼應。
◎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一本方便查詢、適合學生與一般大眾閱讀的世界歷史工具書。

作者簡介:

雷敦淵
《用年表讀通中國歷史》作者
1978 生,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東吳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近來察覺坊間書店內陳列的歷史類書籍中,翻譯引進外國著作者多,經海峽對岸人士撰寫再轉成正體字出版者,其數量更是激增,國內在比例上相對較少;其中又有相當部分屬於研究著作,大多是給史家和史學系的學生閱讀。如果再摒除這些的話,好像寫給青少年學子、大眾閱覽,且源自國人之手的讀物真的不多。
每個地區、國家的人們在用字遣詞上的習慣不同,而且觀察歷史事件的角度也有差異。當代多元社會裡,接觸不同說法可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假使國人的觀點也在其中,就能讓大家瞭解國內有哪些意見,與其他地區的想法有什麼同異之處。因為沒有讀太多聖賢書,學力當然無法與前輩史家相提並論;不過既與讀書人沾上了點邊,還是希望可以略盡綿薄。相信之後一定會有許多有識之士發表新的歷史作品,豐富每個人的心靈。

楊士朋
《用年表讀通中國歷史》作者
1972年生,東吳大學歷史系碩士,暨南國際大學歷史所碩士,專長為中國近代史。
2000年畢業後,先後於國小、國中、高中、專科等學校當了兩年多的社會或歷史科代課老師。在這段期間曾經動筆寫過幾篇關於胡適、徐志摩、錢鍾書、傅斯年、饒毓泰等民國名人的文章,發表於《傳記文學》與《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上。2004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擔任數位典藏計畫研究助理,從事軍機及宮中檔案目錄校對和數位化影像查核的工作,後來轉從事於明清檔案人名權威資料庫(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的建置及外交部寄存於故宮的條約和地圖的數位化工作。2009年轉往檔案管理局擔任檔案描述人員及數位典藏計畫研究助理,主要負責的是臺灣產業經濟檔案的數位化工作。

翁淑玲
《用年表讀通世界歷史》作者
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平日喜愛閱讀,並對上網接收資訊有狂熱,喜好閱讀、旅遊、資料分析,座右銘:寵辱不驚,長期參與中文經典一百句寫作。
相關著作
《用年表讀通世界歷史》

陳沛淇
《用年表讀通世界歷史》作者
東華大學中文系研究所畢業。喜歡和文字玩無盡纏繞的遊戲:各種形式的寫作都是一種愉悅。
相關著作
《重讀經典:從寓言學習說故事的力量》

許曉倩
《用年表讀通世界歷史》作者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學士,英國伯明罕大學古代歷史和考古研究所埃及學碩士。
取得碩士學位回國後,曾於擔任翻譯社的兼職英文翻譯人員。二○○五至二○一二年間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參與國家科學委員會的數位典藏計畫,於圖書文獻處擔任善本古籍計畫研究助理一職。任職故宮期間於《故宮文物月刊》上先後發表〈古埃及神明的呼喚—神祕的喪葬〉、〈唐土名勝圖會—日本江戶時期的中國旅遊名勝指南〉、〈虎年窺虎—中國古籍中的虎記事〉等文章,並協助國外來台展覽的圖錄。

劉瑋琦
《用年表讀通世界歷史》作者
東吳大學歷史系學士,東吳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目前就讀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專攻魏晉南北朝與隋唐的考古美術。
曾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協助漢代竹簡的數位化影像查核工作,也曾在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協助軍機及宮中檔案校對和數位化影像查核工作,目前在東吳大學教授大一歷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