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收藏也可以?!:當代藝術這麼買,跟著藏家學收藏 | 拾書所

這樣收藏也可以?!:當代藝術這麼買,跟著藏家學收藏

$ 282 元 原價 320

市場價值、投資眼光、直覺品味?
什麼才是致勝收藏的關鍵策略?
40位國際資深藏家的收藏投資心法,
教你當代藝術如何買?
給未來藏家最受用的啟發!


為什麼成功收藏家對藝術家的影響力遠超過藝評家或策展人?
為什麼重量級藏家收購的作品,會引起其他投資者爭相模仿購買?
而即將關門大吉的畫廊,只要獲得重量級藏家的青睞,就能逆轉情勢起死回生?


收藏就是熱情、意志、眼光與獨到的品味!

面對琳瑯滿目、眼花撩亂的當代藝術市場,除了具備豐富的藝術知識外,如果沒有精準的投資眼光,膽大心細的鑑賞能力與智慧,想要在這多如過江之鯽的藝術品中創下收藏驚奇,肯定是不可能的任務。最糟糕的是,投入大筆金錢、心血後卻只換來收藏品在倉庫堆積,乏人問津的命運?面對蓬勃發展的當代藝術市場,天堂與地獄往往只取決於購買或是放棄的那一刻。想要進入收藏領域、跨越藝術收藏的門檻,沒有萬全準備,肯定會血本無歸失敗收場。

本書專訪40位國際上重要資深的藝術收藏家,藉由巧妙的提問一窺他們的收藏經歷、失敗及成功的經驗,給予準備入行的收藏新手作為借鏡及參考;同時針對收藏這一行給予新進藏家最真切的寶貴建議及收藏準則,並對日益繁榮的藝術市場提供獨到的見解及看法;文中也透露他們所看好的藝術家及其藝術作品,可給予有興趣的藏家一個投資參考的標的。本書訪談生趣盎然,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跟著藏家品味收藏的無限妙趣。

出版品特色

1.沒有艱澀的理論,內容輕鬆易讀:本書訪談生趣盎然,行文妙語生花,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品味收藏的無限妙趣。

2.專訪40位資深藏家暢談其收藏投資心法:40位收藏家領域各不相同,基本上訪談相同問題,讀者可自行比較彼此間不同或相同的觀點及看法,同時了解如何進入藝術市場成為一個當代藝術收藏家。

3.給未來藏家進入收藏界最受用的啟發:進入收藏家的行列如何不被潮流所左右勇於做自己的決策?該做哪些入行的功課及準備?收藏的建議及策略?本書有每位藏家的觀點及看法,肯定是給未來藏家最受用的啟發。

藏家精選

烏利.希克 Uli Sigg
蘇黎士大學法律專業博士。擔任過榮格集團等環球集團的董事或主席、瑞士駐華大使等。他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收藏中國當代藝術最豐富的收藏家,共收藏了兩百多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一千三百多件作品。

布萊克.拜恩 Blake Byrne
拜恩的藏品代表了20 世紀後期和21世紀初的重要藝術家。他被ARTnews雜誌列為世界二百大收藏家,過去曾任美國杜克大學的納希爾藝術博物館董事會主席顧問。

歐亨尼奧.洛佩斯 Eugenio Lopez
極美滋基金會/收藏館(Fundación/Colección Jumex)創始人,它目前是美洲甚至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私人現代藝術收藏館之一。館藏一千二百多件作品,收藏價值至少八千萬美元。

貝絲.斯沃福德 Beth Swofford
好萊塢著名經紀人,南加大電影學院畢業,熱愛藝術收藏,曾被ARTnews雜誌列為世界二百大收藏家一。

麥克.根索倫和若瑟.根索倫 Marc and Josée Gensollen
精神病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1968年左右,還是學生的二人,透過閱讀及研究開始對藝術感興趣。第一次購買的藝術品是安德烈.馬森的「大屠殺」系列蝕刻版畫。為法國收藏當代藝術最知名的私人收藏家之一。

讓-康來德.勒梅特和伊莎貝拉.勒梅特 Jean-Conrad Lemaître and Isabelle Lemaître
1980年代二人開始當代藝術收藏,以巴黎為據點,一開始收藏版畫及當代藝術,90年代中期則以錄像為主,之後便一直是他們的重點。過去十八年,他們的收藏品兼具優秀品質及廣度,被列為世界頂級的錄像收藏家。

雷納多.普雷蒂 Renato Preti
義大利居家品牌Disciplin總裁,因為一幅波拉.彼薇的《珍珠》作品,才開始當代藝術收藏。關於收藏的策略完全憑個人的品味判斷。

羅絲.菲格拉斯和何塞普.因格拉達 Roser Figueras and Josep Inglada
夫婦倆於1980年代初期開始當代藝術收藏,2006年創立巴塞隆納CAL CEGO 空間來展示並發展其收藏。大約四百件的藏品規模,於藝術市場位居領先地位。

田軍 Tian Jun
1990年考入大連輕工業設計學院學習室內設計。因購買了邵帆的作品《椅子》(Chair)而開始進入收藏領域。目前已藏有八十多件作品,包括一些年輕藝術家的代表作,如仇曉飛的《看電視》、李青的《大家來找茬》等。

紀堯姆.烏澤 Guillaume Houzé
法國拉法葉百貨公司集團形象總監(為現任集團總裁之弟)。1981年出生於巴黎,是名商人也是藝術品收藏家,大學時主修經濟和英文雙學位,畢業之後創立公司,自創兒童品牌,2008年加入家族企業致力於當代藝術創作及收藏。

大衛.羅伯茨 David Roberts
地產開發商,被公認為是英國最重要的藝術收藏家之一。羅伯茨的收藏大約開始於十五年前,現在收藏超過三千件作品,包括達米恩.赫斯特、路易斯布爾喬亞、翠西.艾敏、馬克.奎因等藝術家作品。

索瑞格基金會 Fundación Sorigue
索瑞格基金會於1985年成立,總部設在西班牙萊里達(Lleida)市,盡心於文化、社會和教育。自1999年以來,該基金會致力於當代藝術收藏,作品多達四百五十多件,已成為西班牙最大的收藏之一。

作者簡介:

【關於編者】

安德里亞.貝利尼 Andrea Bellini 

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美國著名雜誌《今日藝術》(Flash Art)編輯,美國當代藝術博物館策展顧問。

塞西莉亞.阿雷曼尼 Cecilia Alemani

以紐約和米蘭為工作地的獨立策展人,是「藝術論壇」網站、《Domus 雜誌》和 《Musse 雜誌》的定期撰稿人。

莉蓮.戴維斯 Lillian Davies

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學士及皇家藝術學院當代藝術策展碩士。為高古軒畫廊和泰德美術館工作,目前居住在巴黎。

【關於採訪者】

蒙茨.巴迪亞 Montse Badia

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北歐藝術評論》(The Nordic Art Review)和《絕佳主題》(Tema Celeste)等藝術雜誌撰稿人;藝術雜誌 A-desk (www.a-desk.org)聯合總監。

安德魯.伯納西那 Andrew Bonacina

居住於倫敦的策展人、作家。經常為藝術雜誌 Frieze 和《藝術快報》(Art Press)撰稿,為UOVO 雜誌的特約編輯。

帕特里克.沙珀內爾 Patrick Charpenel

培訓學方面的哲學家、策展人,策劃大量反映當代社會的悖論與曖昧的展覽,於專業期刊發表許多評論文章。目前居住工作在墨西哥的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

簫嶺 Nataline Colonnello

在北京生活工作的義大利自由藝術作家、藝術評論家及策展人,也是麥勒畫廊北京-盧森(Galerie Urs Meile Beijing-Lucerne)的藝術總監,簫嶺是其中文名。

西蒙尼.梅內格 Simone Menegoi

1997至2003年擔任《絕佳主題》雜誌和《藝術報》(II Giornale dell'Arte)編輯,撰寫關於藝術與建築的評論文章。是《尖峰》(Spike)雜誌和《今日藝術》雜誌定期撰稿人,也是杜林藝術之家「第歐根尼」(Diogene)的藝術顧問。

樂大豆 Davide Quadrio

於上海成立第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策展創意機構--比翼藝術中心,並擔任十多年總監,之後2007年創辦了Arthub Asia,一個支持亞洲藝術實驗的平台,他在中國及海外地區舉辦了成百上千次的展覽、教育和交流活動。

奧黑莉.沃茲 Aurélie Voltz

柏林獨立策展人。定期為《今日藝術》雜誌和《02》撰稿,自2005年以來成為「藝術家共同信託基金」(Artist Pension Trust)策展委員會成員。

譯者簡介:

王萍,新聞學碩士,從事過媒體工作和電視紀錄片英文翻譯工作。現為資深藝術類書籍編輯。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