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開了第一槍還擊,中日戰爭終於爆發了,接著天津淪陷,父親在此時,放棄了去大後方讀書,毅然投筆從戎,走上了參加敵後游擊作戰,從此,改變了父親一生的命運。
父親自十八歲加入中國國民黨,二十一歲參加抗日戰爭「吐羊口之役」、「向陽山之役」、「勝利崖之役」;二十二歲參加「大掃蕩戰役」。二十三歲夜襲「劉公島」大捷,虜獲大批武器彈藥,在我國抗日戰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二十四歲攜母親參加「黃奄山之役」、「于家齊之役」,在戰爭中左手腕中彈受傷,偽軍梁俊逸救助父親送醫治療;二十五歲改名凱聲在天津經商支援敵後工作。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抗戰勝利,光復台灣。
民國三十八年六月二日,國共內戰潰敗,父親自青島乘「天運輪」攜帶全家及姥姥來台,選擇與中華民國共存亡。
當年十月二十四日解放軍進攻金門,但因不擅海戰,後援不濟,在為時三天的金門古寧頭戰役中被國軍殲滅。在臺北的蔣中正說:「這一仗打勝,台灣安全了。」
父親一生的黃金歲月,參與了中華民族抵抗日本軍閥侵略的聖戰,他的故事就是全民抗日戰爭史的一部份。 ---王勝生
作者簡介:
王勝生,民國三十四年出生,河北省靜海縣人。國防大學政治系畢業,美國普林頓大學儒學博士,兼任儒學教授。
現任美國孔孟學會秘書長,海外國統會召集人,孫中山國際基金總會秘書長,台灣孔子研究院研究員。
王勝生為抗戰一代王凱聲之子,幼年居天津、青島等地;民國三十八年隨父母親來台灣定居台中,在台灣接受完整教育並進入軍事院校(國防大學)就讀,畢業後服務二十一年後退役,一九九六年攜全家旅美定居洛杉磯,二〇〇九年在美進修儒學,從此,深愛中華文化之宏揚,二〇一一年參與台灣孔子研究院工作,每年參加海峽兩岸儒學研討會。
華僑心中兩岸情,在美國成立「海外國統會」,舉辦兩岸學術性研討會,探討兩岸依據憲法「一國兩區」,在「九二共識」中如何走向「中華聯邦制」。王勝生熱愛中華文化之傳播,關懷兩岸和平發展之趨勢,寄望以中華文化統一中國。同時,反對「台獨」之謬論!(希望從中華文化上消彌台獨分離意識)這就是王勝生繼承父親王凱聲之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