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民間藏品,尋找「三年零八個月」的市民生活
1938年下旬,廣州、深圳等地相繼淪陷,日軍在邊境多番挑釁,戰爭陰霾已籠罩香江,戰事一觸即發。1941年12月6日,香港市民正享受著週末假期,快活谷擠滿了觀賞賽馬的市民,市面上一片歌舞昇平。然而兩天後,日軍大舉進攻香港,經過十八天激戰,香港失守,市民開始了在日軍鐵蹄下的沒有明天的生活。七十年過去了,香港早已成為國際大都會、亞洲金融中心,但這段艱苦歲月仍然刻印在老一輩的市民心中,難以磨滅。
本書透過一百多件珍貴的日佔香港的民間藏品,包括租單、電費單、水費單、土地稅單、房產稅單、保險庫收據、股息單、馬票、馬牌、電車票、巴士票、輪船票、明信片、通用郵票、報刊廣告等,並輔以適量的文字解說,希望能讓讀者對「三年零八個月」的市民生活有深入的認識和瞭解,從而銘記這段老一輩香港人難以遺忘的艱苦歲月。
名人推薦:
是書卻另闢蹊徑,透過超過一百件民間留傳下來的日佔時期舊物,包括:租單、電費單、水費單、土地稅單、房產稅單、保險庫收據、銀行股息單、電車票、巴士票、輪船票、馬票、馬牌、明信片、老照片、通用郵票、報刊廣告等,涵蓋經濟活動、糧食物資、社區生活、交通運輸、郵政服務、教育事業、消遣娛樂七個範疇,配以精簡的文字解說,以重構「三年零八個月」普羅市民的生活面貌,從一個嶄新的角度認識這段歷史。
──丁新豹(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
本書的兩位作者以文字表述,以及難得一見的文物和照片,記錄了這段黑暗的日子。每件物事都是會說話的明證,告訴我們歷史的教訓,只要它們被保留、被展示,都會不停的「說」下去,警示世人香港經歷了一段口和筆難以道盡的塗炭之苦。
──高添強(香港史及歷史照片研究專家)
此書亦是一個很好的示範,教導大家利用檔案等原始史料去編寫不同時期的生活面貎,對有志研究香港史或需要寫研習報告的讀者們,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衷心期望兩位可以繼續在不同課題上合作,將香港歷史的抽屜一一打開,實是讀者之福。
──劉國偉(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執行總監)
作者簡介:
周家建,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文學士,香港大學文科碩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現為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項目主任、拔萃男書院校史博物館名譽顧問。研究領域包括香港淪陷史、加拿大華人史、香港足球運動發展史、香港歷史建築物。著有《20世紀的香港經濟》(合著)、《吞聲忍語:日治時期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合著)、《建人‧建智:香港歷史建築解說》(合著)、《九龍城區風物志》(合著)、《濬洪淨流:香港渠務今昔》(合著)等。
張順光,郵票、明信片及歷史文獻收藏家,尤愛收藏香港舊明信片及有關電車的物品。現為顧問公司工料測量師、香港收藏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郵學會及香港郵學會會員。編著有《香港歷史明信片精選》、《香港明信片精選1940s-1970s》、《香港電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