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歷史人物學品格:廉潔篇 | 拾書所

向歷史人物學品格:廉潔篇

$ 180 元 原價 200

本書的旨趣,在企圖以歷史人物的事蹟故事,來啟迪當今我們為人處世的道德與智慧。

范蠡不貪圖高官厚祿,目光敏銳,知道越王勾踐只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同富貴,於是急流勇退,隱姓埋名,從事商貿而致富。他是個非常機智的人,能夠全身而退,避免了災難。司馬遷說:「知進而不知退,久乘富貴,禍積為祟。」

陶淵明餘生過著飲酒、遊憩、彈琴、讀書、賦詩、耕田等平凡的現實生活,而忘懷世事,心曠神怡,既不狂放,也不沉淪,對人生、對自然仍然很執著,只是不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祿和榮華富貴而已。

包拯一生清白,清正廉明,嫉惡如仇,不畏權勢,秉公斷案,鏟除奸邪,民稱「包青天」。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戚鄉黨。權知開封府時,開正門,令訟者直到堂前,自陳曲直,杜絕吏奸。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等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之語,可見他剛直不阿的品格。

本書設計:

【廉潔的意義】從文獻中引經據典的指出廉潔的意義。
【廉潔的故事】列舉18篇中國歷代的歷史人物,透過人物介紹,啟迪我們為人處事的德慧。
【聽劉老師說】延伸閱讀,探討真哩,剖析人性,更能引導讀者進入。

作者簡介:

劉昭仁

學歷:國立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

經歷:國民小學、高級中學教師,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

現職:實踐大學兼任教授

著作:《戴東原思想研究》、《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陸宣公學記》、《戴學小記》、《呂東萊之文學與史學》、《細說弟子規》、《應用家庭倫理學》、《螢雪齋文輯》、《臺灣仁醫的身影》、《螢雪齋文續輯》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