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的中小企、「積極不干預」政策、神話般的公務員團隊、「諮詢式政治」、「新市鎮─公屋─工業」三環緊扣的都市規劃方式等等,自九七回歸以來,香港社會過往成功的發展模式、制度支柱陸續暴露出一些問題和弱點,既無法解決現存的困難,更難以面對未來更為複雜的情況。
過去的成就成為了一種包袱,有時甚至會阻礙創新求變,成為社會進步的絆腳石。
香港社會如何走下去?
在思考新的策略和發展模式之前,讓我們跟隨著名社會學家呂大樂教授先對舊有的方程式來一個總結,弄清楚問題之所在。
作者簡介:
呂大樂,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香港研究講座教授,曾任教於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長期從事香港社會研究。近著包括《中產心事》、《凝聚力量:香港非政府機構發展軌跡》、Hong Kong: Becoming a Chinese Global City、Hong Kong, China: Learning to Belong to a Nation、《四代香港人》、《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等。評論文章散見於《明報》、《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