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 | 拾書所

無聲告白

$ 335 元 原價 360

沒能說出口的,
往往是最想被聽見的話……


亞馬遜年度Top 1最佳小說!打敗史蒂芬金等文壇名家。
繼《喜福會》作者譚恩美之後,再次征服歐美文壇的華裔作家。
上千名讀者流淚推薦,好評直逼5顆星!
榮獲2015年美國麻州圖書小說首獎!
《玩命快遞》電影製作公司高價買下電影版權。


小說開篇,「莉蒂亞死了,但他們還不知道」這句話重重墜落,時值1977 年,一個處於大學城小鎮的華裔家庭,渾然不知山雨欲來。

莉蒂亞是家中長女,上有哥哥納森,下有妹妹漢娜,但她跟他們長得不太像,因為她繼承了白人媽媽的藍眼睛,沒有亞洲爸爸的東方容貌。她是家中最受寵的孩子,失蹤幾天後,警方就在家附近的湖中發現屍體。法醫驗屍判定為溺死,加上現場沒有其他人的蹤跡,很快便下了結論「自殺」。

媽媽瑪芮琳堅信,有著遠大志向的女兒不可能自殺,必定是遭人謀害。但她發現,每年送給莉蒂亞的日記本都一片空白,而書包深處則有香菸及保險套。什麼都不說的莉蒂亞,在她乖順的表象之下,難以觸及的內心深處究竟還隱藏了些什麼?

哥哥納森知道妹妹在學校沒有朋友,也不快樂,因她承受了父母所有的愛與期望,以及因關注所帶來的沉重壓力。他還知道妹妹與鄰居傑克走得很近,偏偏傑克是個惡名昭彰的玩咖,會不會他就是害莉蒂亞溺斃的幕後元兇?

年紀最小的妹妹漢娜,爹娘不愛、兄姐不疼,存在感稀薄,但觀察力卻最敏銳。她不確定莉蒂亞是不是自殺,但她很清楚姐姐沒有被人誘拐,更確信傑克不可能傷害姐姐。在她洞悉世情的澄澈眼底,究竟看到了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無聲告白》是伍綺詩花費六年完成的小說處女作,以第三人稱全知觀點敘事,述說一個家庭中的成員是如何為了脆弱的平衡與和諧,進而隱藏自己,在看不見的角落堆疊祕密,直到他們再也無法承受愛與死亡的重量。

作者以早逝的少女為中心,精準描繪出一個瀕臨危崖的家庭,揉合心理懸疑的佈局和純文學的質感,因而贏得美國亞馬遜書店年度小說殊榮。

【封面設計概念說明】

是那些外界過度喧囂的話語,讓我們的內心渴望寧靜。
透徹的藍色光暈猶如時空長河的匯流,
在無聲的水底漂浮,或許會想起曾經被愛的意義。

將書名中的「口」「耳」部首隱去,改以凸版表現,
突顯本書欲傳達「沒能說出口的,往往是最想被聽見的話」

作者簡介:

伍綺詩|Celeste Ng

在賓州出生,十歲那年和家人搬到俄亥俄州,生長於一個理工科氛圍濃厚的家庭,父親是美國太空總署的物理學家,母親則是化學家,父母於六○年代時從香港移民至美國。伍綺詩小時候沒想過要走上寫作這條路,但有文字天賦的她在10歲即在兒童雜誌上發表首篇作品,當年收到的美金兩元稿費沒有被花掉,現在仍是她珍藏的紀念。

在哈佛大學主修英文時,曾想過從事記者或編輯等文字工作,卻從沒想到要當作家,畢業之際在導師的鼓勵下攻讀密歇根大學,取得寫作藝術創作碩士學位。畢業之後,她曾以教授寫作課程為生,也曾從事文字編輯工作。

2012年,她的短篇故事Girls at Play獲得美國文學獎項「手推車獎」(Pushcart Prize)的肯定,許多短篇作品也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她花了六年時間撰寫第一本長篇小說《無聲告白》,以第三人稱的全知觀點敘事,述說一個家庭中,夫妻、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間的微妙關係,他們又是如何為了其他家人而犧牲部分的自我,卻選擇把愛埋沒在生活的縫隙之中,直到那些沒說出的話讓他們感到窒息為止。

身為一位小說家,伍綺詩堅信不論是現今或是將來、紙本或是電子書,閱讀小說為符合人類本性的活動;而每一種形式上的寫作都是移情的舉動,作家試著想像自己鑽進另一個人的心靈以及皮膚。近期成為全職作家,正在撰寫她的第二本小說。

作者英文網站|www.celesteng.com

譯者簡介:

李靜宜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外交研究所博士,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曾任職出版社與外交部。譯有《追風箏的孩子》、《遠山的回音》、《完美的間諜》、《奇想之年》、《紐約三部曲》、《直覺》、《末日之旅》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