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映臺灣:族群產業與客家意象 | 拾書所

客家映臺灣:族群產業與客家意象

$ 405 元 原價 450

本書包含黃紹恆教授關於日治時期新竹客家地區地主資本積累之研究,研究的內容為關於客家人在臺灣早期開墾過程中,累積家產方式之分析。張翰璧與徐幸君對鳳山溪茶葉的分析,解讀了茶園作為自然地景到作為文化地景的轉變,有經濟史的味道。胡愈寧、林錫霞集中討論泉明蠶業農產,除了可以瞭解蠶絲產業特別是泉明此一個案的歷史之外,更是一個農業轉換成文化觀光產業的範例。

本書中三篇相關桐花祭的文章,分別有不同的關心:王雯君、張維安分析關於2004年的桐花祭,通過向文化借力、被發明傳統的概念,指出桐花祭的創意思索。孫榮光從傳統媒體與社群媒體建構的桐花祭意象開始,分析了社會媒體與傳統媒體所建構的桐花祭意象。李威霆、羅原廷則著重於桐花祭廣告中的在地化情境與符號呈現,探討了桐花祭系列廣告中,以客家為行銷標的族群意象操作,分析了通過桐花祭廣告來重建客家文化的想像。

最後是幾篇與媒體分析有關的論文,李美華關心的是網路媒體中的客家意象建構,以好客 ING 客家影音網路平台為分析對象,分析其再現與產製的客家文化意象。黃世明、黃宏至以苗栗縣公館鄉紅棗為個案,分析客家地區的特色產業和飲食文化,提出文化產業實務操作的邏輯。最後是劉大和教授結合「客家文化研究」與「文化產業」的研究。以新竹區的調查資料為基礎,除了討論客家飲食的內涵外,也解讀客家餐廳以文化加值的策略

本書性質上雖然屬於較寬鬆的主題式論文集,除了非常契合當前客家學界多重目的使用目標、彌補客家研究論文長期散置於不同期刊、會議的單篇的現象外,更相當程度地彰顯、提升客家研究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作者簡介:

本書主編

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劉大和: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