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道︰改變國家的基進力量 | 拾書所

叛道︰改變國家的基進力量

$ 277 元 原價 350

在芝加哥街頭、卡朋黑幫、監獄、各地貧民窟及底層社區打滾五十餘年,
運用高超技巧組織群眾的戰術大師阿林斯基,直探人心深處的反叛之作。


「馬基維利的《君主論》是寫給有權有勢者,教他們如何掌握權力。《叛道》則是寫給一無所有者,教他們如何奪取權力。」——阿林斯基

★《時代》雜誌(Times)曾讚譽:「阿林斯基的理念正在改變美國的民主。」如今,這部歷久彌新的經典也將挑戰我們對現實政治的認定,鼓舞我們以積極行動拓展民主社會的理想境界。

《叛道》是美國社區組織之父、社會運動戰術大師阿林斯基的經典之作。阿林斯基出身芝加哥貧民窟,從小在街頭打滾,曾深入黑幫與監獄做研究,這些經歷使他熟諳人性,行事不受各種道德教條所束縛。1930年代晚期,他進入作家辛克萊(Upton Sinclair)筆下宛如地獄般的「屠場」芝加哥後院區,開始投身社區組織工作,此後一生皆致力於組織窮人和無權者。

阿林斯基認為,雖然20世紀的美國社會處處充滿壓迫,但仍擁有相對自由能夠進行體制改革,比起會將人民嚇跑的「燒毀體制」口號,民主改革才是務實的做法。他深信只要人民擁有選擇的權力,大多時候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相信人民並非浪漫的迷思,真正的問題在於人們通常認為自己沒有改變惡劣處境的力量,因而放棄思考與行動。要想改變社會,就必須讓人們擁有權力,而權力正來自於組織。

在與有權有勢者戰鬥的過程中,阿林斯基逐漸發現,光是組織一無所有者永遠都無法達成必要的變革,為了取得勝利,必須讓中產階級也成為盟友。然而,究竟要如何說服中產階級加入這場戰鬥?深諳人心的阿林斯基認為,在權力政治的競技場中,人們是由自利所驅動,道德不過只是為了便宜行事的漂亮修辭, 與其高舉道德原則要求人們起身戰鬥,倒不如訴諸「自利」,讓人們徹底明瞭,身處社會中的個人永遠不可能獨自獲得幸福。

阿林斯基在本書中對各式「道德家」與「不行動者」提出尖銳且深刻的批評,他撕破道貌岸然者的假面具,顛覆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逼迫讀者直面腐敗且血腥的人生競技場。同時,他也提出許多充滿想像力與洞見的組織心法,以及各種怪誕詭譎奸詐巧妙的絕不正統運動戰術,教導組織者如何對體制發動有效攻擊。

《叛道》是阿林斯基寫給世上一無所有者的深情之書,教導組織者如何藉由行動、說服及溝通讓人民明白,組織將會賦予他們改變自身處境的力量,從而鼓勵人們起身奮戰,用自己的力量奪回自由與尊嚴。他始終深信,給予人們充分參與並解決自身問題的基本權利,才是真正尊重人性的尊嚴。

本書特色

★基進基到底、叛民叛到頂,基進尺度嚇壞美國保守派、讓道德家徹底抓狂的煽動家阿林斯基的經典之作!

阿林斯基︰「這麼說吧,如果有來生,那麼我的想法就是,我絕對會選擇下地獄。」
《花花公子》雜誌︰「為什麼?」
阿林斯基︰「地獄對我來說就是天堂。我一生都和一無所有者在一起。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是一無所有者,你就是缺錢。如果你是個地獄裡的一無所有者,你就是缺少美德。一旦我進入地獄,我就會開始組織那裡的一無所有者。」
《花花公子》雜誌︰「為什麼是一無所有者?」
阿林斯基︰「他們就是我這種人。」

★美國總統歐巴馬、前任國務卿希拉蕊皆深受阿林斯基影響。

阿林斯基的弟子凱爾曼(Gerald Kellman)1985年招募歐巴馬到芝加哥南區做了三年的組織工作。歐巴馬對於權力、社區組織、民主的觀點與阿林斯基高度一致,他也將阿林斯基的組織心法、抗爭策略與運動戰術運用於選戰和就任後的各式政策上,歐巴馬在2008年選戰中著名的「改變」(change)與「希望」(hope)口號深具阿林斯基色彩。

希拉蕊的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畢業論文以阿林斯基為主題(此篇論文在柯林頓就任總統期間被封存了整整八年)。1969年阿林斯基曾提供希拉蕊工業區基金會(IAF)的工作機會,雖然希拉蕊後來拒絕了這份工作,選擇就讀法學院,但阿林斯基的思想仍對希拉蕊有深刻影響,希拉蕊的實用主義路線和巧實力(smart power)外交政策都有阿林斯基的影子。美國記者布羅克(David Brock)曾在傳記中稱希拉蕊為「阿林斯基的女兒」。

★美國保守派在選戰期間對歐巴馬和阿林斯基的關係大做文章,但許多保守派私下也折服於阿林斯基的戰術。

保守派部落客︰「巴拉克.海珊.歐巴馬應該改名叫巴拉克.海珊.阿林斯基。」
保守派部落客︰「如果歐巴馬宣誓就職時左手穩穩地放在阿林斯基聖經《叛道》上,我一點也不意外。」
美國保守派作家William Buckley︰「〔阿林斯基〕幾近於組織天才。」
FreedomWorks(茶黨的發起組織之一)發言人Adam Brandon︰「要進行草根組織時,阿林斯基的戰術極其有用。」

★阿林斯基流怪誕詭譎絕不正統戰術,教導一無所有者如何從有權有勢者手裡奪取權力!

1. 權力不僅是你有什麼,還是對手以為你有什麼。
2. 永遠不要超出你群眾的經驗範圍。
3. 盡可能超出對手的經驗範圍。
4. 逼迫對手遵照他們自己訂的規則行事。
5. 嘲弄是人類最強大的武器。
6. 好的戰術是你的群眾喜歡的戰術。
7. 拖延太久的戰術會變成累贅。
8. 不停施壓。
9. 威脅採取行動通常比行動本身更嚇人。
10.戰術的重要前提是發展可向對手持續施壓的行動。
11.如果你對一個負面情況施壓夠猛夠深,它將轉變成另一面。
12. 成功進擊的代價是具建設性的替代方案。
13. 挑選目標、鎖定它、將它人格化,以及使它兩極化。

作者簡介:

索爾.阿林斯基(Saul D. Alinsky, 1909-1972)

美國著名的社區組織者、社會運動戰術大師。出身芝加哥貧民區,父母是來自俄羅斯的猶太移民。在芝加哥大學攻讀犯罪學期間,阿林斯基與芝加哥當地黑幫卡朋幫(Capone gang)深入接觸,還曾至喬利埃特監獄(Joliet State Prison)研究囚犯生活。

畢業後不久,阿林斯基開始參與產業工會聯合會(CIO)的勞工運動,隨後轉往芝加哥後院區組織社區群眾,對抗肉品加工廠及當地政府,並於1940年創立工業區基金會(IAF),開始訓練組織者,且在全美各地進行社區組織工作,將窮人與各式各樣的無權者組織起來,協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並爭取公民權。阿林斯基的組織經歷使他屢次入獄,他的第一本書《激進的號角》(Reveille for Radicals, 1946)大部分是在獄中寫成。1960年代晚期,阿林斯基將組織目標轉向占美國多數人口的中產階級,並與夥伴創立了專門培訓組織者的機構。他在1971年完成《叛道》後,隔年便因心臟病發逝世。

阿林斯基創辦的機構或與其相關的組織,培訓了數千名運動者,其思想與戰術影響了一整個世代的社會運動分子。農場工人運動領導者查維斯(Cesar Chavez)、黑人民權運動組織者卡麥可(Stokely Carmichael)及芝加哥女權及環保運動者布斯(Heather Booth)等人都是阿林斯基的子弟兵。直至今日,美國仍有許多重要組織者及政治人物深受其影響,如美國總統歐巴馬及前國務卿希拉蕊。

譯者簡介:

黃恩霖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非西方基督教研究」神學碩士。合譯有《傷心人類學》、《歡迎光臨人類學》。目前從事獨立編輯工作。

郭姵妤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及社會系畢業。目前從事獨立編輯工作。

【校訂者】

劉華真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社會運動、後進工業化、比較研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