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1.本書將藝術諸多現象分作八個章節呈現:
從玩家組成到藝術生產;再經市場新勢力到背後鮮為人知的驅力。
2.讀者將從中認知到在蓬勃的藝術活動、交易中,自己身處於哪個階段、又被哪些機制所操控。
3.認識當代藝術被哪些人玩、被怎麼玩,就等於破解了其中如何當代、怎樣藝術。
襲捲而來的是錢,以及稱作藝術的諸種事件
停機坪變成大畫廊
沙漠中蓋起羅浮宮
行事曆塞滿了藝博會……
身處一個業務不斷擴張、成交一再突破紀錄的蓬勃時代,越來越多光怪陸離日趨龐大的天價藝術製作、事件、交易,以及盤根錯節的人際裙帶、運作機制、潛在的希冀與欲望,更牽涉了避稅、洗錢、地產開發、石油能源帶來的虛榮及作用力……
一切一切皆以藝術為媒介,它提供了將各種數字變成另一種價值的戲法
但,真的如願昇華了嗎?
或只是在已然過熱暴衝的系統中加速失控?
這本可讀性高又非常及時的書,探討了現代與當代藝術市場的轉變,從一個小眾交易變成每年高達500億美金的全球化操作,同時指出了這個缺乏透明度與管制的產業,在藝術市場爆發後的負面結果。
作者以個人經驗,透過迷人的細節,講述一小群人與機構如何導引出最新的發展:
1.拍賣公司如何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幾近割喉的「藝術商業」公司;
2.中間商與超級掮客的湧現及其做案手法;
3.網路銷售藝術品的新疆界;
4.藝術藏家背景的根本性改變;
5.名牌藝術家的現象與藝術博覽會的激增等等。
其動人緊湊的資訊編寫,很適合藏家與所有想要了解存在於現今藝術市場前所未有的進化的人。
作者簡介:
喬治娜.亞當 Georgina Adam
報導全球藝術市場超過三十年的資深記者;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英國廣播公司商業分支(BBC WorldWide)撰寫固定專欄。曾擔任《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的藝術市場編輯,也在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與佳士得美術學院(Christie's Education)授課,同時參與多場英國及國外的藝術博覽會座談。
譯者簡介:
項幼榕
自由撰稿暨文字翻譯者,多次為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專文翻譯。譯有典藏出版《藝術.文化經濟學》、《為什麼藝術家那麼窮?》、《從馬內到曼哈頓》等書,亦為《今藝術》雜誌特約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