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自己:揭開我執的騙局,找回心的自在 | 拾書所

放過自己:揭開我執的騙局,找回心的自在

$ 246 元 原價 280

我的教法是把「我執」曝露出來,大家才能一覽無遺,看個清楚,
所以我才會想辦法去引發你的我執,這種教學技巧很不客氣的。
我們過去生生世世都客客氣氣的,總是刻意避免衝擊,從來不曾直接面對問題。
我不玩這一套,我喜歡直接面對問題,我也要大家跟著做。

──耶喜喇嘛

關於我執與貪著,耶喜喇嘛有這樣的比喻:如果有人問雞籠裡的雞快不快樂?牠不會回答,但是雞在熟悉的環境裡,就是本能地覺得快樂。要是領域受到侵入,雞就會生氣地要驅逐入侵者。如果我們的行為跟雞一樣,就比雞好不到哪去。然而,我們的空間如果受到侵犯,就跟雞一樣生氣,那到底跟雞有什麼差別?

●我執讓我們陷入種種因緣,無從體會安定、自由、歡喜;貪著則讓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淪為表面工夫,所貪著的外境越多、內心越散亂。

本書將教我們試著轉化滿腦子都是「我、我、我」的貪著,從而全心全意謀求他人的安樂,這樣的利他心非常珍貴難得。耶喜喇嘛說,人生真正的美不是外在,不是我執在別人身上投射出的樣子,而是他們的內在潛力,也會因而尊重其他有情、伸出援手,不會再自我中心,耗費時間增長我執和貪著。

我執遇到外境時會先產生錯謬的投射,緊接著引發貪著,心念會完完全全地縈繞著對境或受到繫縛,弄得我們心神不寧、無法清靜。一般人通常都任由這兩種心態擺佈,從來不曾觀察自心,情緒一來就失控!

●耶喜喇嘛的說法直指核心,是西方人、嬉皮士實修佛法的偉大精神導師

1960年代,大批嬉皮士湧入印度與尼泊爾等地,企圖尋求新型態的心靈與生活方式。同一時期,耶喜喇嘛與其心子圖敦‧梭巴仁波切正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地區的柯槃寺教授西方人佛法,對藏傳佛教向西方傳法的風潮頗有助效。本書即是耶喜喇嘛1975年巡迴世界各地演講時,在澳洲墨爾本附近主持五日禪修營的內容。

耶喜喇嘛生前致力於把佛教的神秘面紗除去,喜歡用佛教及佛法接受西方科學的挑戰。在1984年因病離世前,他刻意選擇在最先進的美國加州醫院內圓寂,讓西方記者見證他的死亡。1985年,他的轉世天津宇色仁波切出生,其父母為西班牙人,和西方世界的緣分甚深。

作者簡介:

圖敦‧耶喜喇嘛
1935年出生在西藏拉薩附近的托倫。六歲時進入色拉寺接受嚴謹的學術及精神教育。1959年中共接管西藏後,他逃到印度,在東北部的巴薩杜雅難民營完成教育。之後,定居在尼泊爾首度加德滿都不遠處的波達那塔附近。
1974年,耶喜喇嘛更成立了「護持大乘法脈聯合會」(FPMT)。數十年來,在全球推展廣大的利生事業,已於三十多個國家設立150所佛法中心。
認識耶喜喇嘛的人,都非常讚嘆他開明、慈悲、溫馨、幽默、睿智及善巧的說法,和不遺餘力地弘法利生的精神。
耶喜喇嘛的生命經歷除了被撰寫成《少年耶喜喇嘛》一書,在華文世界已被翻譯的著作還有:《拙火之樂》、《藏傳密續的真相:轉貪欲為智慧大樂道》、《看自己的心,比看電影精彩》(以上由橡樹林文化出版)、《巧克力吃完了:實用佛教心理學》等等。更多耶喜喇嘛的資訊,請參考網站www.lamayeshe.org。

譯者簡介:

林義雄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近十年來完成許多智慧財產、金融投資、企管行銷、生物科技等現代知識的口譯與筆譯,接觸佛法之後,有感於知識需要智慧、慈悲的駕馭,才能夠自利利他,因此積極投入佛法的翻譯。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