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界500大公司總裁和白宮智囊團爭相學習的溝通秘技!
4大溝通模式27種類型,65個對話案例分析,讓你打破溝通困境,
「揭穿」溝通中隱藏的含義以及潛臺詞。
創始於美國,風靡全球50年的「四大溝通模式」改變你的人際關係!
花旗集團總裁,福特汽車總裁,波音公司副總裁,蘭德公司CEO,美國「育兒之父」……都在學的一門學問。
「四大溝通模式」是人際溝通分析學(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TA)的核心理論,由享譽國際的心理學大師埃瑞克•伯恩(Eric Berne)於1957年創立後,立即轟動了整個美國!廣泛運用於美國總統競選辯論、外交談判、銷售管理、心理諮詢、情感對話、情報分析……
一個有關「說話」的革命性系統!
破解話外音、實現換位思考、挖出潛在需求,一舉打破溝通困局。
公開承認學過「四大溝通模式」的有:
白宮智庫蘭德公司CEO,美國助理國務卿 唐納德B.賴斯(Donald B. Rice)
世界500大企業──花旗集團總裁 休•克林(Hugh Crean)
世界500大企業──福特汽車總裁 蘇珊•西施克(Susan Cischke)
世界500大企業──波音公司副總裁 羅伯特J.帕斯特里克(Robert J. Pasterick)
《斯波克育兒經》作者,美國「育兒之父」 班傑明•斯波克(Benjamin Spock)
99%的勵志書痛點:
讀者看你的書,是想藉由閱讀改變自己的現狀,有的甚至希望改變命運。但是,即使寫得最好,讀的時候很興奮,看完很激動,然後返回到現實中還是不會用!這就是「讀者的損失」!
先聽懂TA要說什麼
聽懂客戶的溝通模式,你就能找到他的潛在需求;
聽懂上司的溝通模式,你就能瞭解他的真實意圖;
聽懂女神的溝通模式,你就能讓她愛上你;
聽懂孩子的溝通模式,你就能讓他好好學習。
……不懂溝通模式,你還敢說會溝通?
讓你尖叫的「好方法」
所有的溝通書都告訴你:一定要聽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問題是:怎麼聽?
所有的交際書都告訴你:必須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問題是:怎麼站?
所有的口才書都告訴你:找到對方的需求,才能把話說到心坎裡——問題是:怎麼找?
本書收錄夫妻、朋友、家族、職場等等,共4大類型27種溝通模式,65個對話現場案例逐句分析,一舉破解話外音、實現換位思考、挖出潛在需求——迅速打破溝通困局,真正實現有效溝通。
【本書特色】
★第一本以華人文化為基礎實證而延伸的「人際溝通分析學」
向來坊間各式心理學、說話術等等以西方理論為主,又或者以個人經驗為主。華人生活圈在長久的歷史及儒家思想影響,有著與西方人完全不同的價值觀,所以也無法完全套用在華人的日常生活當中。本書作者耗費六年的時間,從各種生活中、實際諮詢經驗中整理出華人生活上、職場上的對話模式,我們在閱讀的同時就可以立刻回想起曾經遇到的情境,進而思考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任何情境都能套用的「四種溝通潛臺詞」
在人際溝通分析學(TA)理論中,任何對話情境都能定位當事者的三種心理狀態之一,以其三種溝通類型從而轉化為四種溝通遊戲中的戲劇三角形。當我們了解這些溝通模式的變化,就可以反推並得知對方與自己的心理狀態,避免陷入無意義的爭論中或者「遊戲」之中。本書將複雜而抽象的心理、情緒用簡單可具體呈現的「OK圖」清楚劃分,讓我們在面對不同的情境,仍然可以很快地套用在當下情境,進而便利地應用TA。
★不只是了解理論,更教你如何活用TA和TA溝通
一般的心理學理論書籍所描述的,是專家學者整理、研究的結果。但是道理人人會說,做起來卻不是人人都行。閱讀本書時,一方面貼近生活的情境,讓人感到心有戚戚焉,另一方面卻思考,我要怎麼樣才能讓下次同樣的事情不再發生?本書透過言簡意賅的分析、解說,並附上應對、解決的方法,讓你了解如何在與人交談時能避免爭端,展開有效解決問題的討論。
★聽懂TA的潛臺詞,讓溝通更有效率
溝通要有效率,首先得學會傾聽。然而傾聽之後該怎麼說?這樣說好嗎?那樣說好嗎?這樣的疑問常常在心頭縈繞不去。本書則可以告訴你,對方在這個情境中,他的心理狀態是什麼?你應該如何去應對,甚至於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我們可以破解不良溝通中所產生的「遊戲」,也可以應用TA來挑起一個遊戲,試採對方的心理狀態,讓我們的溝通能夠更直接而有效。
【本書重點】
●我們都在「兒童」、「父母」、「成人」三種角色中徘徊
當女孩向男朋友撒嬌的時候,她是「兒童」或是「成人」?當經理責問部屬的時候,他是「成人」或是「父母」?當千古難解的婆媳爭吵展開時,夾在其中的是「兒童」、「成人」還是「父母」呢?很多時候對方說出口的話讓我們很難受,接著我們又想反擊,但最後形成了無言的結局。這是因為任何人在情境中,都可能採取了「兒童」、「父母」、「成人」這三種心理狀態,而這三種心理狀態的對應,將決定本次的對話是否有效,並達到彼此的期待。
●爭端都形成「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的戲劇三角形
有時周遭的朋友向我們尋求協助,我們很熱心地想要伸出援手,但結果卻是不歡而散;有時我們在討論中發現了親友的問題,向他們真誠地提出,卻得到狗咬呂洞賓的回報;有時我們遇到事情真的不知所措的時候,詢問他人是否有更好的解決之道,卻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回應。這些都是因為我們在對話情境中不斷地轉變我們的角色,一開始可能是「拯救者」,接收到對方「迫害者」的語言之後,又灰心喪志成了「受害者」,在戲劇三角形中不斷輪迴。
●「兒時經驗」的影響會使人容易發起「溝通遊戲」
每每面對上司的詢問,有時會令我們不知所措,可是別人卻可以應付自如,這是為什麼呢?在學校拚命的學習,出社會拚命的工作,幾乎沒有了私人的生活,即使達到了人人稱羨的地位,心靈還是空虛的,這是為什麼呢?面對親密關係時,我們常常用不適當的方式表達,和朋友相處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而被疏遠,這些都可能來自於兒時負面的經驗累積而成。透過本書,我們將了解過去如何影響我們,而未來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歷史記憶,並將之轉化為正面的溝通之道。
作者簡介:
徐麗麗
中國第一位國際人際溝通分析師。
國際溝通分析協會(ITAA)會員,中國溝通分析協會(CTAA)副會長,TA諮詢中心創辦人,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國家勞動部認證心理諮詢師培訓骨幹師資,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碩士。
從事企業EAP及心理諮詢工作九年,接待個案上千例,累計諮詢約4000小時,擅長領域為人際溝通、軀體化反應、親子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
受聘在北大、清華等高校授課,已為通用電氣、殼牌集團、建設銀行、中國移動、國家資訊產業部、外交部、國資委等機構講授一系列關於人際溝通、團隊建設、壓力管理的課程,如「團隊溝通模式」、「溝通中的心理遊戲」。同時舉辦溝通分析、自我成長、生涯規劃等不同主題的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