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相簿,「家庭‧照像」的心象手記,「非影像式言說」的藝術呢喃,訴說中老年生活的感知與體悟。
◎五九老爸的影像,罕見的以中年男人的生活感觸與生、心理慾求為創作內容。
◎近五年來,游本寬第四本以併置形式作為影像創作的出版。新作不但更靈活的擷取日常生活面向,更透過低暗部細節的色彩,呈現猶如高反差的黑白影像。
◎本書引用了「深」‧「刻」的設計概念,在封面及部分內容中,刻意留出烙痕,來呼應:光是如何的將自己烙印在感光材料上,以及「五九老爸」的藝術內涵──生活感觸不管深淺, 就是難以抹滅。
這是一件藉由「家庭‧照像」來表述生活感知的「觀念藝術」攝影藝術書。
全書以<爸爸加衣>、<晨夢春九>和<九九不散>等三個與「久」諧音的子題,來表述長久以來,周而復始,不斷牽絆個人(或許也是很多當代中年人)的生活感觸,以及中年男人的生心、理需求與幻象。
每個子題皆以烙印的「反體字」生活體悟短文,引領出相關藝術議題的文字探討;以雙併影像的創作來表現藝術內涵與影像實驗。封面則刻意於影像上留出烙痕,以呼應整件作品的情感內涵──深刻。
作者簡介:
游本寬 1956 年生,美國 Ohio University「美術攝影」碩士(MFA)、藝術教育碩士(MA),是台灣八0年代出國研修攝影專業代表人物之一,在台灣大專院校從事影像傳播與美學教育迄今25 年,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播設計系」專任教授,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以及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游本寬於1992年,首先將西方 Fine Art Photography 以自身的學術及藝術涵養譯名為「美術攝影」,並提出「照像‧造像」的創作觀,以傳統照片、「攝 影藝術書」和多元影像裝置形式,在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地舉辦近百次展覽,來呼應自己所倡導的「美術攝影」。
1981 年起,游本寬以自己在台、美雙邊來回生活切換的經驗與體悟,融合西方冷靜的獵奇眼光與在地人高溫的情感,來顯現台灣日常景觀、建築及其相關的文化產物,持續發表「閱讀台灣」系列的影像,代表作品有:《真假之間》系列,動物篇、肖像篇、信仰篇;《法國椅子在台灣,觀光旅遊》系列;《台灣房子》系列,民舍、商家、宗教建物專題;《永續寶島》系列;《台灣公共藝術》系列,地標篇;《遮公掩音》系列;《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除了個人的藝術創作外,游本寬更曾接受「臺灣美術館」委託,就該館攝影類典藏品進行研究,並據此策劃了《「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專題展。此外,在學術研究方面,游本寬也多次通過國家補助,從事東、西攝影教育研究,以 及台灣當代攝影家和影像數位化的互動研究。
近年來,游本寬的影像除了私人購藏外,也被公、私立美術機構典藏或館藏,如: 臺北市立美術館《潛‧露》系列、《影像構成》系列;臺灣美術館《影像構成》系列、《台灣新郎》系列、《真假之間信仰篇》照片影像裝置、《台灣的公共藝術地標篇》70 英吋大照片以及影像裝置;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第六、第七屆《CEPA 藝廊攝影藝術拍賣雙年展》《法國椅子在台灣》、《台灣新郎》系列; 德國柏林 Forderkoje 藝術空間《台灣房子》行動藝術紀錄照片,以及影像輸出的裝置作品;上海師範大學《東看‧西想》系列;福建泉州華光攝影藝術學院 「郎靜山攝影藝術館」《台灣水塔》系列。
游本寬的著作有:《游本寬影像構成》1990、《論超現實攝影》1995、《真假之間》2001、《台灣新郎》2002、《美術攝影論思》2003、《手框景‧機傳情》──政大手機書 2009、《台灣公共藝術──地標篇》2011,以及《游潛兼行露──「攝影鏡像」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2012、《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 照片 2014、《五九老爸的相簿》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