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分離」可謂是戰後日本政府在推動海峽兩岸外交政策上,奉為圭臬的最高準則。最佳的實例,莫過於1952年4月28日日本雖與中華民國簽定《中日和平條約》,但隨即於同年6月1日與中共簽訂《中日貿易協定》。適足反映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同時,並不意味日本將自絕於中共的經貿往來。日本政府認為政治與經濟自不應劃上等號的前提下,企圖藉由民間管道,維繫與中國大陸的商業和文化交流,爾後就成為處理兩岸政策的張本。
不過,1950至1960年代的冷戰時期,兩岸政府對日本藉口「政經分離」,游走兩岸之舉,皆表不滿態度。尤其,中華民國政府在「漢賊不兩立」的政策下,如何遏阻日本政府與中共的交流,成為對日外交的急務。反之亦然,中共對如何提升雙方關係層次,使經濟交流也能肩負著重大政治意涵,儼然成為對日外交政策上的首要議題。
是以,此一歷程回溯,不僅有助於釐清日本政府海峽兩岸政策之基本思維以外,也有助於掌握日本政府與兩岸政府的三角互動關係之發展脈絡。尤有甚者,今天在兩岸處境對調之同時,中華民國對日已無正式外交關係,如何重新解讀「政經分離」的現況,為臺日締造更大的互動空間,自是已成為對日外交間不容緩之首務。
有鑑於此,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特地於2011年11月3日召開「日本政府的兩岸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凡書收錄的論文,則為國內4位學者、日本4位學者、中國大陸1位學者與中國大陸1位旅日學者共襄盛舉,參與會議下的具體成果。9篇論文,環繞4個主題,分別為當前之政策、政策的特徵、司法體系對政策之解讀以及政策的具體實踐等不同的角度,探討「政經分離」原則曾在不同時期所蘊含的政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