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嚐的科學:從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飲食科學研究最前線 | 拾書所

品嚐的科學:從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飲食科學研究最前線

$ 316 元 原價 400

光知道「料理」的科學,對於「滋味」,你只懂了一半。



同樣的食物進了不同人的嘴,為何感受差很多?
普立茲獎、國際專業烹飪協會大獎得主 約翰‧麥奎德 
這份調查揭露:我們「會嚐出什麼滋味」這件事,不只關係到「料理」的科學,也不僅涉及味覺和嗅覺等感官,它還受腦科學、心理學、演化、人體或食材的基因,甚至各地文化差異等影響,更重要的是:
這個能力持續演變中!

莊祖宜:
「這是我近年來讀過,最獲益良多的飲食類科普著作。」


◆我們的嚐味感官,如何因為求生本能,在老祖宗身上演變過來?
對現今的我們又有何影響?

◆辣的刺激其實是種不適感,獨獨人類喜歡,為什麼?
痛覺這事,如何左右我們的嚐味能力?

◆你喝咖啡嗎?人為什麼會「自討苦吃」?
這當中的分寸要怎麼拿捏,才能享受美食?

◆為什麼代糖吃起來,總感覺少了什麼,無法取代真正的糖?

麥奎德從我們老祖宗咬下的第一口食物,談到一直進行的美食科學發展與今日的「老饕」革命。

他深入廚房、超市、農場、餐廳、大型食品公司,以及科學實驗室,揭露許多最新的飲食科學研究,像是:人的心智是怎樣把五種感官感受到的味道,和從人體代謝系統來的訊號,組合起來;甜食為什麼吃起來好吃,還有為什麼它們容易成癮;為什麼有些讓某人作噁的東西,對另一個人卻很美味;隱藏的味道知覺如何避開障礙,穿行到達我們的器官和系統;還有,今日大眾對於極端美食的迷戀,能說明大腦的什麼事情?

他精彩地結合了科學、古代神話、哲學和文學,提供大家一頓美味的知識饗宴,告訴大家至今發生中的,關於「嚐味」的各種故事,還有往後的幾十年我們的味覺會怎麼演變。

作者簡介:

約翰‧麥奎德John McQuaid

約翰‧麥奎德是記者,曾在全世界最大博物館體系史密森尼學會的刊物《史密森尼雜誌》(Smithsonian)、《華盛頓郵報》、《連線》(Wired)、富比世網站和《Eating Well》雜誌上出現。他為《紐奧良時報花絮報》(The New Orleans Times-Picayune)所做的科學與環境報導,預料到了卡崔娜颶風,並探討了全球漁業危機與外來物種問題。他與人一起做的報導《毀滅之路:紐奧良的破壞與超級風暴來襲》(Path of Destruction:Devastation of New Orleans and the Coming Age of Superstorms)贏得了普立茲獎,他的其他作品則拿過美國科學促進會、美國生物科學學會和國際專業烹飪協會的大獎。

譯者簡介:

林東翰

曾任出版社編輯,譯有《The Beatles:披頭四唯一正式授權傳記》、《漫步自由市場》、《網路行為的關鍵報告》(合譯)、《落腳矽谷:一位創業家的貼身觀察》等書,並譯有《BBC知識》雜誌各類型文章。負責翻譯本書第一、二、三章。



張瓊懿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醫學生理學博士,喜歡藉閱讀來開拓視野,更樂於與人分享所聞、所學,因而熱衷於翻譯工作。譯有《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抗NMDA受體腦炎倖存者自傳》(行路出版)、《生命的關鍵決定:從醫生決定到病人決定的時代》等書,並長期擔任《BBC知識》、《孤獨星球》等雜誌譯者。負責翻譯本書第三、七、八、九章。



甘錫安

學業結束後由科學界踏入「譯界」,現為專職譯者。曾擔任Discovery頻道與資訊雜誌編譯,現仍定期為《科學人》及《BBC知識》等雜誌翻譯。書籍譯作包括《愛因斯坦1905》、《氣候創造歷史》、《現代主義烹調》、《獵光聖經》等。目前住在有山有海有美食的台灣頭基隆,熱愛吸收各類知識,正努力朝「全方位譯人」的目標邁進。。負責翻譯本書第五、六章。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