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最受吹捧的愛情宣言書,
啟蒙莎士比亞、費茲傑羅與後代無數的愛情論,
成就巨作《十日談》的創作原型。
27歲的薄伽丘因為愛上西西里國王的女兒,
兩人間難以跨越的階級差距,令他寫下「愛情十三問」!
狂喜、癡迷、嫉妒、徬徨、無限愛欲愁苦,
該不該去愛?該去愛哪一個?怎樣在愛中避免(被)摧殘?
薄伽丘以生動敘事、開放的哲理思辯呈現愛情萬千面貌,
一本專供老派戀人使用之教戰手冊。
收錄薄伽丘兩部作品──〈愛情十三問〉和〈愛的摧殘〉,皆寫於1340年,時年27歲的薄伽丘難以自拔地愛上了西西里國王已婚的女兒。這是一場註定沒有結局的愛情。為了排解心中的愁悶,薄伽丘寫下了《愛情十三問》與《愛的摧殘》,透過謳歌和讚美心中的女神菲婭美達來一解相思之苦,並希望自己的愛戀能透過文字傳遞到她的身邊。
《愛情十三問》是一場關於愛情的辯論與選擇,薄伽丘藉由自己的愛情心境,精心設計了十三道愛情難題:該選擇去愛誰?誰更值得愛?誰能使愛人更快樂?……在對愛情的提問與回答之中,辨析了愛情的種種心理,如狂喜、癡迷、忘情、嫉妒、羞怯、彷徨、失意和絕望等,從不同的方面探討了愛情這個永恆的主題。
《愛的摧殘》原名Filostrato,意為「被愛情擊倒的人」,講述了古希臘傳說中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的愛情故事。原本愛得濃烈又難分難捨的兩人,在特洛伊和希臘的敵對立場下,被迫分離,成為希臘人質的克瑞西達不敵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最後背叛了她與特洛伊羅斯的諾言,把自己交給了希臘英雄荻俄墨得斯。
在這個故事中,薄伽丘塑造出癡情種「特洛伊羅斯」的形象,既多情又才華洋溢,當是女人嚮往的愛人,無奈情勢發展詭變多樣,現實重於其他考量,對於一位美女子而言,愛情很重要,但是麵包與權力似乎更重要?
本書特色
1.歐洲中世紀最受吹捧的愛情宣言書。
2.「歐洲短篇小說之父」薄伽丘愛與愁的實錄。
3.個性解放,謳歌有血有肉的愛情,是兩部作品共同的思想內容。
4.《愛情十三問》二選一,兩難情境的巧妙設計,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開放性答案,充滿思辯的樂趣。
5.《愛情十三問》各方的答案反映了文藝復興早期義大利社會的愛情觀與道德觀,顯露人文主義思想的萌芽。
6.《十日談》的雛型:《愛情十三問》是薄伽丘於八年後所寫出巨作《十日談》的雛型,在內容與形式能看出兩部作品共同的思想內容。
7.澎湃激昂的文筆與癡情的騎士形象塑造,是訴苦,也是言情,是陷在情網的薄伽丘正在為陷在情網的戀人們解答愛情習題,全書間接為我們勾勒出一位深情勇敢濃烈熱情而無懼世俗目光的薄伽丘形象。
8.取材自希臘羅馬神話故事:《愛的摧殘》取材於1287年被義大利人圭多收入在《特洛伊故事集》的特洛伊羅絲與克瑞西達的傳說。
9.女性意識與女性對愛情的背叛:《愛的摧殘》為後世不少藝術家提供了創作依據,如莎士比亞《特洛伊羅絲與克瑞西達》、費茲傑羅《大亨小傳》皆是在表現女性對於愛情的背叛。
10.在《薄伽丘論愛情》中分別看見一代文豪在愛情創作中的的理性與感性。
作者簡介:
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
但丁結束了一個時代──中世紀,薄伽丘開啟了另一個時代──文藝復興。
──義大利評論家桑克提斯如是說。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作家,人文主義的重要代表。薄伽丘與但丁、佩脫拉克並稱「早期文藝復興」三傑。薄伽丘是位才華橫溢,勤勉多產的作家。他既以短篇小說、傳奇小說蜚聲文壇,又擅長寫作敘事詩、牧歌、十四行詩,在學術著述上也成就卓著。傳奇小說《菲洛柯洛》是薄伽丘的第一部作品,約寫於1336年左右。它以西班牙宮廷為背景,從中世紀傳說中汲取素材,敘述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少婦和一個青年異教徒的愛情故事。《十日談》是薄伽丘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也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小說的時間背景在歐洲大瘟疫時期,十位青年男女為避難躲到郊外的一座別墅中,並約定好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度過這段時光,每人每天講述一個故事,一共講了十天,共產生了一百則故事。《愛情十三問》與《愛的摧殘》則是他較早期作品中的代表,青年時期的薄伽丘,愛上了已婚的西西里國王女兒,因社會地位的懸殊,而展開了一場沒有結果的苦戀,只有寄託於文字,透過這兩部作品來禮讚、謳歌這份不可企及的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