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深的不快樂中,找回完整的自己。
憂鬱的自責、焦慮的恐懼、承受壓力的筋疲力竭……
即使在最困難的情境,也有一種安靜、明智的聲音,
讓人收拾散亂的心,回到呼吸和身體感受。
當我們的心變得穩定,就能回應生命中的艱難與痛苦。
正念練習提供一條發現之路,讓人真實地參與,深度地感受,
產生悲憫的行動,真誠地活出生命。
這本書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令人讚嘆又迷人……從作者豐富的經驗中,我看到這本工具書獨一無二的優點與功能。
──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
除了次第分明的觀念引導,本書更為珍貴的是逐步帶領你進行不同形式的正念練習……讓你擺脫慣性思考的固有窠臼,引領你進入直接身體經驗,品嘗領會第一手智慧的美好滋味。
──石世明(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
本書特色
1. 幫助人處理持續存在、令人討厭的情緒狀態,學習保持身心平衡和面對情緒。
2. 相較於作者之前的著作《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本書提供更多工具和實務引導細節,可做為自助工作手冊。
3. 正念認知治療(MBCT)已經過研究檢驗,證實對憂鬱症、焦慮症及範圍廣泛的相關問題具有效果。對於已經歷數次憂鬱的人來說,MBCT能降低一半未來發生臨床憂鬱的風險──其效果似乎能夠媲美抗憂鬱藥物。
作者簡介:
馬克.威廉斯(Mark Williams, PhD)
曾任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的認知與腦科學中心(Cognition and Brain Sciences Unit, CBU)研究學人、威爾斯大學的臨床心理學教授,並於任內成立醫療和社會照顧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al and Social Care Research,IMSCaR)以及內觀療法研究和訓練中心(Center for Mindfulness Research and Practice),現為英國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以及威康信託(Wellcome Trust)首席研究員。在臨床暨實驗心理學領域中,威廉斯博士致力於研究隱藏在憂鬱症及自殺行為背後的心理歷程,以及發展新的心理治療方式。
約翰.蒂斯岱(John Teasdale, PhD)
曾任倫敦大學精神醫學研究院客座教授,並受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RC)委託,先後在牛津大學精神醫學系以及設於劍橋的認知與腦科學中心(CBU)主持多項研究。蒂斯岱博士研究基礎心理歷程,並且將相關的研究結果應用於對情緒疾患的治療。多年來為了瞭解和治療重鬱症,他在其研究中加入了認知取向的元素,使得他成為英國認知療法研究的先驅之一,最近並將他先前的研究發現應用在內觀式認知治療的發展和評鑑上。
辛德.西格爾(Zindel Segal, PhD)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摩根.費爾斯通心理治療學會(Morgan Firestone Chair in Psychotherapy)主席、成癮防治及心理健康中心(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認知行為治療小組負責人、精神醫學系及心理學學系教授以及精神醫學系心理治療計畫主持人。西格爾博士的研究幫助學界辨識出導致復發的情感疾患脆弱心理因子,並且持續投注心力在精神醫學和心理健康的內觀式臨床照護上。
譯者簡介:
石世明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校區臨床心理學碩士,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目前於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曾參與卡巴金帶領之正念減壓心身醫學專業訓練(2013),馬克.威廉斯帶領之正念認知治療專業訓練(2012)。致力將正念融入癌症心理照顧,發展癌症治療後病人克服擔憂復發之正念團體。著有《伴你最後一程:臨終關懷的愛與慈悲》(天下文化),譯作:《找回內心的寧靜:憂鬱症的正念認知療法(第二版)》(心靈工坊)、《像青蛙坐定:給孩童的正念練習》(張老師文化)、《禪修的療癒力量》(晨星)、《病床邊的溫柔》(心靈工坊)、《自由與命運》(立緒,與龔卓軍合譯)。